-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李羽佳 田芳昕
“您好,有什么可以帮您?”
“电梯在这边,我送您上去。”
……
这是在西安实习、做迎宾工作的柬埔寨20岁小伙宫成每天都要说无数次的话。“在这里,我每天见的是中国人,听的是中国话,交流用的都是汉语。这正是我梦想中的场景。”6月13日,宫成说。
今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作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的牵头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
“2023年,我们招收了来自柬埔寨、土耳其的留学生,为他们提供旅游酒店管理、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学习机会。我们会在教学机制、培养方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力争培养出更多国际化人才,让职业教育成为人文交流合作的新载体。”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弘说。
正是得益于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与柬埔寨世界青年文化旅游职业学校签署的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战略框架协议,2023年9月,在柬埔寨刚上大一的宫成来到西安,在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进行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学习,并在西安芙蓉阁酒店实习。
宫成回忆,因为是第一次远离亲人、并且是到异国他乡,临行时他很紧张。他只在电影和短视频中看到过中国,不知道现实与他看到的是否一样,也担心自己的中文太差,听不懂老师讲课,更害怕自己无法融入中国人的社交圈。“但是,只有来到中国,我才能真实感受中国、学好中文、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错过这个机会就太遗憾了。”宫成说。
宫成想深入了解中国的迫切愿望,源于他在柬埔寨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近年来,中国帮助柬埔寨建成了一大批道路和桥梁基础设施,中国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保障了柬埔寨对外出口和数百万人的就业。宫成说:“在柬埔寨能见到很多旅游、工作、经商的中国人,我们也会欢度中国春节。学好中文,未来在柬埔寨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带着对未来的期许,宫成来到西安。刚开始实习时,他闹过不少笑话。
宫成回忆:“有一次,一位客人对我说需要一个创可贴。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但我又不想被对方看出自己不是很懂,就胡乱问了一个问题,结果被客人识破了。他问我学习汉语多久了,我赶忙解释自己是柬埔寨来的实习生,并叫来同事帮他解决了问题。”
每次,在送客人去往房间的路上,让客人猜他是哪里人,是宫成调节气氛、拉近与客人距离的独有妙招。他说,他曾被认成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每次,他都很认真地介绍自己来自柬埔寨,并热情地向客人推荐酒店周边的景点、停车场,还诚挚推介自己的国家。
和宫成一起从柬埔寨来西安学习的,还有另外5位同学。他们告诉记者,在学习和工作之余,他们会品尝陕西美食、游历著名景点,把自己在陕西的见闻分享给柬埔寨的家人、朋友。他们用热情和努力赢得了尊重和友谊,也得到了校方和酒店的认可。
“这是我们第一次给外国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柬埔寨学生谦逊有礼、热情好客。他们的到来对酒店提升国际化水平发挥了一定作用,也碰撞出更多元的文化。”西安芙蓉阁酒店总经理孙彦彬说,他期待有更多机遇,未来到柬埔寨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