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19日
践行技能成才 矢志技能报国

本报记者 郭军

6月13日,国网宝鸡供电公司周红亮职工创新工作室内人来人往。“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组织专家对2023年创新项目进行验收,还要对明年的两个项目进行立项。”国网宝鸡供电公司秦岭输电运维班班长周红亮说。

自今年起,中华全国总工会每年推选200名左右大国工匠进行培育,培育期为2年,陕西的周红亮、王魁元、杨峰、林琦、田浩荣、蔡嵘、樊凡、杨义兴8人入选。

作为运维班班长,周红亮走过6万多公里山路,发现了5000多处线路缺陷,解决重大隐患上百起,穿坏了80多双绝缘鞋。

周红亮在一线坚守近30年,最大的特点是爱发明。从遥控式分流器到高空导线上越障的“小黄人”,他的发明受到专家肯定,还获得多项专利。

其他7位也与周红亮一样专注创新、爱好发明,是名副其实的一线发明家。

在此之前,陕西已有7名大国工匠,分别是“火药雕刻师”徐立平、“弹药精度把关人”张新停、“战机身躯打造师”李世峰、“兵马俑复活师”马宇、“数字化装配领军人”胡洋、“航天妙手”刘湘宾、“火箭心脏的钻刻师”何小虎。在不同的行业,这些大国工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担大任、干大事、成大器、立大功,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高素质的劳动者不可或缺。”省职工创新技术协作中心主任贺娟说。

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研究所飞机装备车间钳工王魁元就是这样一位高素质劳动者。

现代无人机机体维修中,复合材料修补占了很大比重。长期以来,我国无人机厂家只能进口修补设备进行复合材料维修。2023年,王魁元成功研制出4型无人机复合材料维修系统,可同时完成10个部位的修补,与进口设备相比效率提升5倍,且对天气及人员操作的要求大大降低,从维修到复飞仅需两个半小时。

陕汽控股车身厂维修电工樊凡为“技能改变人生”写下生动注脚。在机器人焊接引进陕汽控股初期,驾驶室仪表板弧焊机器人工作站长期存在飞溅大、气孔多、假焊等问题,几乎每条焊缝都需要人工补焊,员工劳动强度大,焊缝还不美观。为解决这个难题,上班时樊凡主动观察,收集数据,下班后重复实验,积累经验。通过近3个月的努力,她自主设计出弧焊机器人枪头连接器,对机器人焊枪喷嘴尺寸及过渡方式进行了改良,焊接一次合格率提升到95%以上。前不久,樊凡取得了工程师职称,成为同时持有工程师和高级技师双证的技能工人。

“下一步,陕汽控股工会将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架起多元发展的立交桥,让产业工人有向上发展的通道和动力,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陕汽控股工会副主席陈锁钢说。

一系列大国重器、一个个超级工程、一项项科技成就,离不开技艺高超、精益求精的工匠。

杨峰是航天六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25车间钳工。他潜心钻研技艺,形成了一套“精、准、快、好”的加工绝技,攻克了航天重大型号、重大项目中100余项加工难题。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不仅需要大国工匠,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

田浩荣摸索出了不少技术“绝活”。每到培训课和现场操作课,他从不藏着掖着,而是将“压箱底”的技术拿出来与大家交流。有同事曾说:“业务精湛只是‘匠人’,毫不藏私才是真正的‘匠师’”。

如果将机床比作人,电气控制系统就是“大脑”和“血管”。法士特高级技师蔡嵘熟悉机床内每根“血管”的走向,在设备出现线路故障时,能迅速找到“出血点”,为设备“止血疗伤”。蔡嵘深知技艺传承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企业培训活动,将经验和心得传授给后辈。

时代大潮中,能工巧匠们一步一个脚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大厦添砖加瓦。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