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18日
小小西红柿让村民日子更红火

本报记者 蒲茜

一畦畦地垄间,红艳艳的西红柿与翠绿的叶片相互映衬,充满了生机与活力……6月5日,在西安市高陵区的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内,一颗颗色泽鲜艳的西红柿长势喜人,种植户正忙着将成熟的果实采摘、装箱。

高陵区打造以西红柿为主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不断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供需两旺 村民迈上致富路

记者走进位于高陵区通远街道灰堆村的高陵区信邦农产品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大棚里,郁郁葱葱的西红柿藤蔓连成一片,人们忙着采摘,一派丰收景象。

“西红柿上市以来,每天都供不应求,售价也非常好,除了在本地销售,还供应四川、江苏等地。”合作社负责人信欢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共有72座大棚,其中,31座大棚种西红柿,其余大棚种的是葡萄和冬枣。

“目前,西红柿的亩产收益很不错。”信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西红柿一年能产两茬,一亩地能收入五六万元。

在高陵,像信欢这样的种植户不在少数。他们通过发展设施农业走上了致富路。

在通远街道何村,设施蔬菜已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金色产业”。李军奇是何村的种棚大户。从2004年经管2座温室大棚起步,到如今经管7座大棚,李军奇已成为村里的致富新星。

“如今,慕名而来的客商很多,蔬菜批发价也很稳定,尤其是今年咱‘高陵全季西红柿’品牌打出去后,大家的种植热情越来越高了!”李军奇说,西红柿产业不仅带动一批新农人走上致富路,也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科技赋能 种植有了“智慧大脑”

立体种植、环境控制系统、作物补光、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如今,蔬菜种植大棚有着满满的“科技范儿”。

在何村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的大棚里,自动化环境控制系统随时监测棚内温度、湿度等,确保温度适宜。

以前种植全靠经验,缺乏标准化管理技术。如今,水肥一体化、自动喷滴灌……这些“高大上”的数字技术已走向田间,让传统农业变得智能化、标准化。

“西红柿对大棚里的温度、湿度、水分、光照、营养补给要求严格,从育苗、定植栽培到生长管理,每一步都蕴含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高陵全季西红柿”产业协会会长史安民说起“管理经”“收益经”头头是道。

“多学技术,才能种出好菜!”史安民经常这样告诉村民。

主动拥抱新知识,敢于尝试新品种,是史安民多年来发展设施蔬菜不变的原则。

“在何村,家家户户都有大棚,农民的种植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史安民介绍,高陵区经常组织农业技术培训,让大家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科技种植和管理水平,使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产品品质得到提升。

目前,高陵区有56家农产品生产主体、900余户农户从事西红柿种植,西红柿种植面积近5000亩,年产量3.5万吨。

乘势而上 打造农业新名片

在高陵区春益农蔬菜育苗基地里,一排排绿油油的西红柿苗长势喜人。基地负责人夏世春和妻子李姣从2008年起就从事蔬菜育苗。10多年的育苗经历,让他们摸索出一套完善的科学育苗方法。

要培育出好种、好吃、好看的西红柿品种,并不容易。“目前,普罗旺斯、天新108是最受市场欢迎的西红柿品种。但普罗旺斯西红柿管理难,从育苗到栽植都有严格的要求,水、气候、土壤环境等需要特别注意。”夏世春介绍,他们的育苗温室里配备了全自动洒水机和施肥系统,生产的种苗健康茁壮且成活率高。

“数字化、智能化的育苗大棚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能够根据市场及客户的需求,一年四季标准化、精细化培育各种蔬菜瓜果苗,实现订单式种植。”夏世春说。

高陵区制定《打造“高陵全季西红柿”二十条工作措施》,从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全力打响“高陵全季西红柿”区域公用品牌。

4月,“高陵全季西红柿”产业协会正式揭牌。作为首届会长,史安民表示:“协会将发挥联农带农作用,搭建起与政府、市场沟通的桥梁,强化科技创新、抢占市场高地,持续擦亮‘高陵全季西红柿’金字招牌。”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