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科技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18日
以产聚才 打造“双创”热土

6月4日,咸阳市秦都区三立智能电气设备生产项目现场,智能化设备在进行精准加工。

6月4日,在位于咸阳经开区的智能点胶机生产制造基地项目生产车间,工人在组装产品。

本报记者  席晨文/图

6月4日,咸阳高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陕西博志新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志新材”)的生产车间内,连续镀膜机、真空离子镀膜机和磁控溅射镀膜机3条生产线正全力运转。

工作人员在操作面板上输入相关数据、按下启动键,一个个五金模具“乘坐”传送带有序进入真空室。在真空室,靶材经电弧或高能离子束轰击后将内部原子分离出来,均匀沉积在模具表面,为它们披上一层“保护衣”。打包后,这些模具将被运往各地,用于汽车配件、电子设备、建材、卫浴等领域的零部件制造。

作为一家聚焦表面处理环保化替代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咸阳两年多来,借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东风,博志新材不断突破行业技术瓶颈,如今,年销售额达1亿元以上。

是什么原因让像博志新材这样的科创企业选择在咸阳“安家”?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企业在咸阳“茁壮成长”,闯出了一番天地?6月4日,记者探访咸阳市的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找到了答案。

■ 搭平台  供需精准对接

“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我们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孙军和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宋忠孝为团队核心,使用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定制化设备工艺进行生产,可完全替代传统电镀,且不产生任何环境污染。产品保持了良好的耐磨、耐蚀、耐热、抗氧化性能,同时使用寿命可延长1至2倍。”公司副总经理周坤介绍,入驻咸阳后,公司先后引进硕博士多名,带动相关从业人员100余人,年销售额达1亿元以上。

在周坤看来,是西安—咸阳一体化让企业看好发展前景。更为关键的是,咸阳广阔的校企合作平台,让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现实需求能够“无缝对接”,实实在在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园区不仅为入驻企业提供标准化厂房和实验室,还积极配套各项奖补政策和人才激励办法,让我们能集中资金和精力进行技术研发。”周坤说,“日常生产中,咸阳高新区还随时收集掌握企业的最新技术需求,并帮忙与高校院所的专家团队对接联系,提供政策、资金、载体等要素支持,助力企业精准高效找到合作对象、对接优质项目。”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与人才的良性循环。咸阳市把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作为服务科技创新的着力点,一手“牵”高校,一手“连”企业,精心组建“四支队伍”,让人才供需精准对接,共同架起从高校院所到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桥梁。

咸阳市科技局局长杨冲锋表示,“四支队伍”中,“科技顾问”由55位院士组成,主要为全市产业发展把舵定向,“科技大使”“科技经纪人”“科技特派员”则能够建立从高校院所到企业的转化链条,实现优质科研项目的筛选、匹配、推介,让“藏在深闺无人知”的创新成果突破“围墙”、走向市场,同时有效解决咸阳市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的“营养不足”难题。

在“四支队伍”推动下,强电磁脉冲检测及防护综合实验室、有机高分子材料中试基地等一系列拥有核心技术的高质量项目在咸阳落地,招引了一大批来自各高校的高层次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 筑高地  加速人才汇聚

5月31日,由西安交通大学、咸阳市人民政府、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联合举办的“智能时代   凝聚新质生产力”主题峰会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行。

这次大会不仅吸引了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校专家学者、行业大咖和企业代表参会,还正式启动中国西部AI创新港。星讯天境、象呈科技、灵点铸梦等首批20余户企业现场签约入驻。

众多高端AI人才的目光缘何集聚咸阳?这源于咸阳加速发展数字经济的强劲势头。

2022年11月,《咸阳高新区建设“元宇宙产业先行区”行动方案》发布。一年半的时间,从元宇宙到AI,数实融合赋能企业转型升级已在当地取得实效:华泰厨具通过应用“AI+质检”模型,生产精益水平提升35%;杜克普服装打造统一的智慧运营平台,实现成衣制造柔性化定制生产,订单交期由30天缩减至7天……

成果加速落地、发展持续跃升的背后,离不开政策体系靠前发力。

咸阳抢抓机遇布局创新发展,着力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与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深度融合,聚合高端资源、激发人才活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咸阳坚持实施“兴咸人才计划”,重点引进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及战略性新兴领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打包”出台科技转化、平台建设、人才服务等方面10余个优惠政策,构建“1+N”人才招引政策体系,吸引汇聚更多优秀人才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

随着中国电子西部智谷、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园区迅速崛起,西部(咸阳)科技创业湾、渭河北岸转孵区等平台加速壮大,一个个创新高地筑起聚才引才的强大磁场,形成一流的创新生态。

截至目前,咸阳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9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28家,培育市级众创空间5个、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挂牌“301”科创特区12个。

■ 优服务  畅通成才通道

咸阳宝石钢管钢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咸阳宝石”)是中国石油的全资子公司,有着60多年生产石油专用钢丝绳的经验。近年来,公司借助秦创原、中石油科技平台等,加快产学研合作,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产品技术迭代,形成国内领先的产品生产线,还承担了多个省部级重点项目。

去年10月,由该公司主导修订的国际标准ISO10425:2023《石油天然气工业用钢丝绳最低要求和验收条件》经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正式发布。这是中国石油首个钢丝绳国际标准,标志着中国石油钢丝绳在钻采装备科技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保障油气开发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咸阳宝石研发中心港口工程室主管吴佩军就是参与以上研究的专家团队中的一员。从基层职工一步步晋升到部门技术主管,他的成长,离不开咸阳市秦都区搭建的成长通道。

2022年,秦都区启动首届“秦都英才”培育计划,从全区七大行业领域遴选出57名优秀人才作为培育对象。吴佩军为科技创新人才。

据介绍,秦都区不仅给予“秦都英才”每人每年1万元的培育经费,还为他们量身打造15条激励政策,打通教育、培训、评职称等通道,全力贯通人才“引育用留”工作链条。“我在参与多个省区市重点项目研发中得到锻炼,迅速成长。”吴佩军说。

人才靠“引”,更靠“育”。咸阳市针对不同层级、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建立了一系列符合实际又颇具特色的用才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构建“产业创新联盟+高校+专家团队”的“人才共享”模式;给予省级产业领军人才最高100万元项目资助,大力招引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树立“全程服务”意识,在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随着一系列人才服务“组合拳”的聚才效应不断凸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加速迸发,科创成果、科创企业、科创产业在咸阳遍地开花。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