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18日
一砖一瓦见证时光流转 十里楼台彰显文化魅力

汪曼莉

雕栏玉砌的亭台楼阁、气势磅礴的城楼关塞、祥和宁静的乡村民居……行走于三秦大地,文化的印记处处可见。无论是巧夺天工的梁枋构件,还是典雅古朴的窗棂纹样,抑或是栩栩如生的砖雕木刻,都给予我们艺术的享受和文化的熏陶。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古建筑、老街区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我们与过往岁月对话的桥梁。只有伫立、往来其间,知识、记忆和文字,才能通过感官、想象和思绪,突破时空的禁锢,还原古时真实的生活图景,实现过去与当下的联结。

每一座古建筑、每一条古街区都是一部凝固的历史,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诉说着过往的故事。作为城市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建筑、老街区不仅仅是中国建筑艺术、建筑美学的展现,更是中华文化、地域文化的载体,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当我们“走近”它,可以领略古建筑的魅力和价值;当我们“走进”它,能够感受文化的流传、触摸历史的脉搏。可以说,每一次对古建筑、老街区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探寻,都是一次岁月长河的穿行,一次与历史的深度对话,一次对中华灿烂文化的感知与传承。

中华文明五千年,古街长巷、亭台楼阁作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蕴含着古老深邃的智慧、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美学理念、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它们从历史走来,延续着历史文脉,彰显着文化底蕴,守护着我们的“根”与“魂”;它们走向未来,焕发新的活力,创造新的历史,能让我们更深感知当代中国,更好理解未来中国。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唯有以连续、动态的眼光看待文化遗产,将之与现实社会有效联结起来,不断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才能让历史文脉真正得到延续;唯有将古建筑与城市发展、市井烟火融合起来,不断丰富和拓展其价值结构形态,才能让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塑造城市的当下和未来。对待“凝固的诗、立体的画”,我们尤需深度发掘它们契合时代需求的功能价值,积极探索它们与现代社会动态融合的实现方式,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涵、新的旺盛活力,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