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张家祯
“当时,孩子生命体征还能维持,但瞳孔已经散大。”6月11日,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高亚飞说。
5月20日12时,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新生儿科紧急收治了一名出生仅46小时的女婴。“我们发现患儿出现抽搐、眨眼睛、咂嘴等情况。”该院新生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主任王文静说,他们迅速为孩子进行查体。患儿头颅超声检查提示:右侧脑实质大量出血。
情况紧急,医院立即开展多学科会诊。专家团队结合影像学表现,怀疑是患儿脑部血管破裂引起的脑出血。患儿年龄太小,手术风险极高,术中、术后的死亡率、致残率都很高。
“只要有一线希望,请你们放手一搏。”家属的绝对信任,是医护人员全力以赴的底气。为如此低龄的新生儿进行开颅手术,难度极大。一是新生儿出现颅内血肿的概率非常低。二是新生儿开颅手术不同于成人开颅手术,不仅需要能力超强的医生,还需要多学科协作。
5月20日晚8时,患儿被推入手术室。因为患儿出生仅46小时,血管肉眼不可见,所以对麻醉师的要求极高。在超声引导下,4名麻醉师配合完成动静脉通道建立、气管插管、尿管插管等工作,确保手术期间患儿的生命安全。
手术开始不久,眼前的情况证实了医生之前的判断,患儿脑部畸形血管破裂出血。针对一般情况下的颅内出血,医生只需要清理出血量的60%至70%,达到颅内减压的效果即可。但患儿先天异常增生的动脉静脉混为一团,血管就像一堆乱毛线一样缠在一起,承受较大供血压力的畸形血管壁非常脆弱,病情十分凶险。显微镜下,专家团队根除了畸形血管。5月21日凌晨1时,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患儿安全返回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在科室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下,术后33个小时,患儿成功撤掉了呼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