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5月24日,宋双峰(左一)在野狐坡村村民郭西安的葡萄种植园查看葡萄挂果情况。
本报记者 王志辉文/图
“宋书记,咱村的葡萄挂果了,啥时候再请市里的农业专家给我们指导一下?”
“能行能行,我现在就去联系。”5月29日,在野狐坡村村民委员会办公室,野狐坡村党总支书记宋双峰挂掉村民的电话,换上皮鞋,动身去市里拜访农业专家。
“咱是去市里找专家,要穿得正式一点。”宋双峰笑着说。
提振群众精气神
宋双峰是从野狐坡村走出去的,早年在外地做生意赚了钱。2015年3月,他回到野狐坡村发展。当年正赶上村上选举,宋双峰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主任。
野狐坡村地处铜川新区,由于常年干旱少雨,曾经是个贫困村。村民守着几千亩小麦和葡萄树,日子过得很紧巴。该村还因脏、乱、差而闻名,被当地人称为“烂包村”。
作为新任村委会主任,宋双峰在上任的第一天就换上了布鞋,走访老党员、乡贤和困难群众,听到了许多抱怨:“守着几亩地,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还不如出去打工。”“种地不出粮,求天也不下雨。”村里人向他诉苦。
夜深人静时,宋双峰反思乡亲的话,他说:“‘烂包村’只是表象,真正的问题在于人心涣散。要想治理野狐坡村,必须将干部群众团结起来。”思来想去,他决定从乡村文明建设入手。
野狐坡村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抗战时期,村里有20余名村民参加了抗日战争。随着时间的流逝,抗战老兵相继离世,他们的英勇事迹却无人记述。宋双峰说:“我们必须建立一座村史馆,抢救性挖掘村里抗战老兵的事迹,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
2018年7月,村史馆正式开馆。馆内陈列的文物、资料和革命先辈的照片,诉说着这个村子的历史。
修建村史馆的负责人之一郭景明说:“村史馆的建成,唤起了村民对先辈创业不易的感慨,让大家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在宋双峰的带领下,村里的干部群众仅用两个月就完成了停工3年的学校建设。他还组织村民举办“好家庭、好公婆、好媳妇”表彰活动和村民运动会。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村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心越来越齐。
产业发展促增收
人心齐泰山移。有了精气神的村民积极为村庄的发展出谋划策。他们提议将一块长期荒废的土地改造成葡萄示范园,建议将废弃的煤场改建为仓库出租,增加集体收入,提出请葡萄专家作技术指导,推动产业发展……村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2020年,铜川市召开扶贫产品交易会,有个箱包公司想在野狐坡村建厂。如果厂房在村里建成,能解决几百名村民的就业问题。洽谈业务那一天,宋双峰把柜子里许久没穿的皮鞋拿出来,仔细擦拭了一遍才穿上。
“在村里干事要有滚上一身泥、磨上一手茧的精神。代表村里出去谈项目,要穿得体面些。”宋双峰说。
项目谈得很顺利,箱包厂在野狐坡村扎下了根。
在宋双峰的推动下,村民好的建议被一一采纳。如今,野狐坡村的荒地变为葡萄园,废弃煤场被现代化仓库取代,箱包厂的建立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村民的收入逐渐增加,村集体年收入达到60万元。
村里的葡萄种植户郭耀先说:“过去,我们种植葡萄欠缺技术,村里就及时为我们请来农业专家进行指导。在专家的帮助下,我种的葡萄品质越来越好,根本不愁销路。”
村里每年还举办“斗果大赛”,激励村民种出更好的葡萄。野狐坡葡萄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小葡萄成为村民致富大产业。
文明新风吹乡野
村集体有了钱,野狐坡村的面貌也有了变化。村里出资修了路,建了通水管道,以前泥泞的村路消失了,牛耳山上的水引到了田间地头。
村上还定期举办葡萄采摘节、文艺晚会、村民运动会等活动,丰富村民的生活。村民都说,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村里的变化让他们有了获得感、幸福感。针对村里独居老人无人照料的问题,宋双峰与村民商议后,将几间长期空置的房子改造成了敬老院。敬老院不仅为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定期为老人检查身体,还设有阅读和交流的场地,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在村史馆,宋双峰在革命先辈的画像前感慨:“野狐坡村的先辈是穿着草鞋走上革命道路的。我们要穿上皮鞋,不忘草鞋。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能忘记先辈。他们的奋斗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