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09日
往事越千年 潼关古城谱新篇

本报记者   耿杨洋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5月28日,记者登上位于潼关古城景区的山河一览楼极目远眺,《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绘的画面在眼前铺展开来。

作为潼关古城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山河一览楼按照1∶1的比例对古潼关西城门进行复原,整个城楼雄伟高大、威武庄严,处处彰显巍巍雄关的磅礴气势。

关是一座城,城是一道关。

潼关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处,是关中东大门,南依秦岭,北扼黄河。作为中国十大名关之一,潼关素有“百二重关”“三秦锁钥”“四镇咽喉”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据考证,从东汉建关开始,发生在潼关这片土地上的战争数以百计,较大规模的战争就有80多场。

走进潼关县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繁体“关”字,象征着潼关在历史上一直是出入关中的重要关口。正对着序厅门的是铁马雄关主题雕塑,雕塑上一人一骑跃马挺枪,蓄势待发,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博物馆设计了四大展厅,分别是历史文明厅、关隘文化厅、水运民俗厅和美好金城厅。”潼关县博物馆馆长朱红斌介绍,“潼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拥有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除了著名的关隘文化外,潼关还流传着女娲抟土造人、夸父逐日等传说,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等历史遗存星罗棋布。“为更加全面地展现潼关深厚的文化底蕴,县博物馆运用激光投影、三维动画、幻影成像、超大立体显示屏等现代化声光电技术和场景复原手段,从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社情民俗、经济发展等方面向人们展示潼关的山水自然之美和悠久历史,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这座千古雄关的过去和现在。”朱红斌介绍。

复兴一座古城,就是唤醒一段历史,也是创造一段未来。为进一步传承历史文化,近年来,潼关县依托山、水、关、城等独特资源,以潼关古城景区建设为主体,聚力打造富有潼关特色的全域旅游品牌。

“游客来到潼关古城景区,沿着卯酉道一直向前,会经过古城关隘文化区、女娲文化区、军事体验主题区、休闲度假区、黄金小镇展示区、民俗生态园林区六大片区。这些片区涵盖多种特色旅游项目,可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陕西华山旅游集团潼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晓南介绍。

今年以来,潼关古城景区陆续举办潼关古城甲辰年立春祈福典礼、潼关古城2024新春灯会、汉服游园会等活动,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34.8万人次。

“我们依托潼关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潼关传奇’行进式演出,将不同的节目设置在游客的游览路线中,通过还原战争场景、演绎神话传说等方式,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当年这片土地上的风云变幻。”田晓南说。

当前,潼关古城景区依托潼关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及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结合区位交通优势,形成集黄河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军事文化研学游等于一体的旅游格局。

“今年,我们计划将景区和高速公路服务区进行深度融合,打造交通文旅融合示范区。示范区建成后,‘服务区里有景区,景区就是服务区’的设想将变成现实,往来游客在旅行途中就可以体验潼关特色文化。”田晓南告诉记者。

古关、古渡、古战场,黄金、黄河、黄土地。潼关古城,历经千年岁月,依然像一位挺立的老兵,守护着家乡,讲述着千古雄关的历史荣光,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