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社会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07日
17年来,王国珍悉心照料瘫痪的公公,从未离开过家乡。她说:“我想让爸爸站起来,如果站不起来,我会照顾他一辈子。”
好儿媳撑起“半边天”

王国珍给公公吴德新按摩(资料照片)。 本报通讯员 王用兰摄

本报通讯员 邹一铭 翟本荣 唐正飞

“爸,您醒了吧?我来给您按摩,顺便洗把脸。”6月5日清晨,旬阳市金寨镇郭家湾村3组村民王国珍敲响公公吴德新的房门,端来一盆清水,拿来牙刷,悉心为公公洗漱。吴德新下肢瘫痪,为避免形成血栓,王国珍每日还要为公公按摩身体。在王国珍的精心照料下,如今的吴德新精神矍铄,容光焕发。每当别人问起儿媳时,他总会说:“王国珍是我的好闺女,比亲闺女还亲。”

2008年,刚满20岁的王国珍嫁入同村的吴虎家。结婚前,王国珍就知道吴虎的家庭十分困难。吴虎的母亲离世早,是父亲把他拉扯大的。为改善家庭条件,吴德新选择外出务工。谁知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吴德新在煤矿工作时不幸受伤,腰椎神经坏死,最终导致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

面对吴虎家的困境,王国珍没有退缩。她认为,物质的富有只能衡量一家人的财富指标,但家人的爱才是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她义无反顾地和吴虎结婚。

“你不用发愁,尽管去上班,咱爸由我来伺候。”新婚之夜,王国珍就对丈夫作出承诺。从那日起,她挑起了照顾公公的重担。17年来,王国珍包揽了给公公洗头、洗脚、刮胡子、剪头发、按摩身体等日常琐事。

王国珍坦言:“刚结婚那几年,确实感觉累,老人大小便都没有感觉,照顾公公不便的就是接屎接尿。刚开始时我也很难为情,后来就慢慢习惯了。谁都有老的时候,也都有生病的时候,计较那么多,还怎么照顾病人?”

吴德新是个要强的人,不愿给儿媳添麻烦,不管吃什么,从来不说不合胃口。王国珍就仔细观察,如果吴德新吃饭皱眉,就知道这个菜他不喜欢,下一顿,王国珍就会换个口味。

“公公一辈子没过几天好日子,做儿女的就尽量让他吃得舒心一点。”王国珍说。

吴德新不善言辞,但儿媳对他的照顾,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公公是个感情很丰富的人。为了让他开心快乐起来,我和两个孩子经常会把一些有趣的事讲给他听,从网上查了一些笑话给他讲,通过手机下载一些相声给他听。他一笑,精神就好多了。”王国珍说。

平日,除了照顾公公起居,王国珍还陪公公聊天、散步、晒太阳,让他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为了家庭的开支,我必须外出打工,家里所有的事都交给了妻子,她一天到晚就围着老人和孩子转,根本没有时间出去。找王国珍当老婆,是我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吴虎动情地说。

尽管17年没出过远门,但王国珍并没有觉得愁苦,相反,她十分开朗乐观。“其实,这日子累点、苦点也能坚持,就像老话说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公公虽然不能动,但他是我们全家人的宝,只要一家人在一起,苦日子也是甜的。”王国珍说。

王国珍的孝行不仅感动了家人,也赢得了邻里的赞誉和尊重。如今,她的事迹在金寨镇广为传颂。2023年,王国珍被评为金寨镇“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在旬阳市,像王国珍一样孝老爱亲的人有很多。2023年9月,旬阳市发布《孝义文化“七进”工作方案》,全力推动孝义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进网络,涌现出了一大批“孝义明星”。据统计,截至目前,旬阳市先后涌现出全国和省、市道德模范26名,各类好人51名,评选出孝义之星21名、孝义之家25户、“好婆婆”“好媳妇”等380名。

“下一步,旬阳市将积极探索有效载体、创新传播方式,自觉礼敬孝义文化、传承善行美德,形成孝老爱亲、尚义守信、遵德友善的良好风尚。”旬阳市委书记陈红星说。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