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6月4日拍摄的咸阳渭河高新大桥。该桥的建成通车进一步提升了西安咸阳两地往来的便利性。 本报记者 琚鹏飞摄
本报记者 席晨 琚鹏飞
5月30日一大早,咸阳市民王佳像往常一样在咸阳西站地铁站乘坐地铁前往西安上班。“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去年9月通车后,我每天的通勤时间比过去少了近半小时。”王佳说。
该线路的开通运营让西安咸阳两地群众出行更加便利,西咸一体化更进一步。
近年来,陕西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咸阳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聚焦基础设施、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七个一体化”,推动西咸一体化和西安都市圈建设迈出新步伐。
以隆基绿能为代表的一批西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咸阳;380项政务服务事项与西安、西咸新区实现“跨域通办”……越来越多的政策规划从纸面变为现实。
今年4月,省发展改革委印发《2024年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将谋划、储备、实施242个重点项目,推动西安、咸阳在“七个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新进展。西安、咸阳这两座相距不到30公里的千年古都“拥抱”得更加紧密。
交通“动脉”相联 奏响古城新曲
城市发展一体化,交通是“先行军”。
就在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开通的同一天,位于咸阳高新区的咸阳渭河高新大桥正式建成通车。
“大桥总长约1.8公里,是连接渭河南北两岸的第五座大桥。”咸阳渭河高新大桥项目总工程师习佳龙说,“我们在建设中攻克了一个个施工难点,让大桥顺利通车。”
在大桥南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高楼林立,现代感十足。
作为咸阳市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的“十大示范性工程”之一,咸阳渭河高新大桥北起高科一路,向南跨越渭河连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这座大桥的通车,将咸阳高新区至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路程由以往绕行秦都桥的12公里缩减至直线距离2公里,极大地提升了两地往来的便利性。
一桥兴两岸。
交通便利了,各类要素运转也加快了。大桥的通车促进了渭河以南的科技、人才、创新资源与渭河以北的政策、区位、产业优势“零距离”对接,加速了两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使秦创原总窗口和咸阳高新区这两个创新高地联系更为密切,合力推动区域融合、经济发展。
交通“大动脉”不止于此。
西兴高速改扩建工程正加紧实施;以西咸大道为核心的重点地段沿街容貌提升工程全面加速;在西安、咸阳、西咸新区对开40余条公交线路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城市公交网络……咸阳市把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作为提速西咸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地铁同城、铁路并网、公路连通,构建一体化通勤圈、物流圈。
“现在,我每天的通勤时间节省了20%。”每日往返西安咸阳两地,周旭明对一体化发展的最大感受是交通更便利了。家住西安的周旭明,是咸阳高新区一家环保科技公司的总经理。咸阳渭河高新大桥通车后,现在他每天早上从家出发,1小时左右即可到达公司。
路通百业兴。“西安咸阳两地交流愈加密切。我相信,我们企业能吸引更多人才,发展也会越来越好。”谈及未来,周旭明信心满满。
产业协同布局 创新势能强劲
在西咸一体化进程中,重点产业链布局是关键推进环节,也是两城联动的重中之重。
5月28日,在陕西法士特智能制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整齐排列的机器轰隆作响,70余台关节机器人同时作业,近40辆自动导向车搬运不停。
作为法士特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法士特智能制动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液力缓速器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其自主研发的液力缓速器等系列新产品,填补了多项国内外空白。2023年,该公司生产缓速器19万台,实现产值17.88亿元,同比增长155%。
这样一家数字化程度高、科研实力强、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为何选择落户咸阳?
“我们选择咸阳,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对西咸一体化未来市场的考量。”法士特智能制动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春说,早在2011年,法士特集团就在咸阳成立了咸阳精密机械分公司,进行液力缓速器产品孵化及试生产。
2018年,法士特集团在咸阳布局法士特节能与新能源商用车制动系统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将之前孵化的产品进行工业化生产。
2020年投产至今,该项目已带动10余家位于咸阳及西咸新区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协同发展,促进相关企业在加工、工艺、技术、质量、管理方面不断提升。
近年来,咸阳市加强与西安市在重点产业中的上下游衔接和配套建设,积极承接西安产业转移,促进更多发展要素、科创项目、科创企业、科创产业向咸阳聚集。以法士特、隆基绿能为代表的相关产业链“链主”企业落地咸阳,成为助推我省制造业发展的强劲“引擎”。
在西安咸阳两地产业协同布局、一体化发展的带动下,众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咸阳高新区与西安交大共建西安交大—咸阳瞪羚新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引进西安交通大学单智伟教授团队国科镁业高纯镁合金、金属基纳米探针项目,并加速推进78项新材料中试专利包项目在咸阳落地转化。
5月30日,在陕西国科镁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4N级高纯镁中试生产装置正在进行生产试验。
单智伟说:“我们与国科镁业进行原镁生产工艺技术创新研究应用,促进陕西原镁产业技术升级,推动国内镁产业绿色健康发展。”
单智伟介绍,在推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过程中,咸阳高新区积极配套各项政策,降低了企业前期投入,让企业可以集中资金和精力进行技术研发。
咸阳市构建西安—咸阳技术转移联盟,建立西安—咸阳地区科技成果交易信息联合发布机制,与西安交大、西北大学等高校联合成立转化平台机构、科技园,纵深推进西咸创新驱动一体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科创要素集聚促使科技成果不断“上新”。截至目前,咸阳已在西安等地的高校院所聘任科技大使191名,累计落地“强电磁脉冲检测及防护综合实验室”等项目195项。
打破条块分割 幸福可感可及
西咸一体化,既事关两地发展,又影响无数人生活。
5月31日,在咸阳市政务服务中心“跨域通办”窗口,不少市民前来咨询相关业务。
“‘跨域通办’窗口让群众不用来回折腾,在家门口就可以办成事。”咸阳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受理窗口工作人员段妮说,这项服务赢得了群众好评。
群众点赞的背后,是西安咸阳两市加快推进西咸政务服务一体化的持续努力。
为打破条块分割,咸阳市与西安市加快实施政务联通互认工程,3月29日签订《西安—咸阳关于全面强化政务服务协同发展的框架协议》,两地“跨域通办”合作关系正式建立。
“我们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通过线上全程网办、线下代收代办、多地协议联办等方式,实现380项西安、咸阳‘跨域通办’事项在本地办理,让涉及跨区域的企业和群众‘进一扇门、办两地事’。”咸阳市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科科长王磊说。
主城区基础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与西安同标,公积金实现互认互贷,公交卡实现“同城同折扣同待遇”,异地就医费用实现直接结算……咸阳市以“小切口、大纵深”思路,加快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与西安接轨。
近年来,咸阳市谋划实施了诸多涵盖企业保供互通、民生互惠互利、文旅服务共享等方面的惠民惠企举措,让群众对一体化发展更加可感可及。
融合全面提速,成果竞相涌现。当前,西咸一体化进入由点到面、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咸阳如何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与西安携手推动发展之路向更广、更深领域延伸?
咸阳市委八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咸阳市委关于发挥主体作用纵深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的决定》。在这份事关咸阳未来发展的规划中,“七个一体化”“十大示范性工程”成为高频词汇。它们透露出关键信息——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有了更多的协同发展规划。
“要以发挥主体作用为关键,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围绕产业协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打造支撑平台体系,突出‘共同、协同、不同’,推动差异发展,促进全域融入,用好多元力量,在助力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提升咸阳高质量发展能级。”咸阳市委书记夏晓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