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03日
“你们的脱贫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马来西亚高级干部考察团访陕侧记

本报通讯员 李军喜 吉明

初夏时节,秦岭深处的小山村沐浴在和煦的阳光里。

5月18日,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在陕西访问的马来西亚人民公正党高级干部考察团一行,在柞水县开启了比邻共话——中马政党减贫与乡村振兴主题交流活动。

“啊!太美了!”汽车刚刚在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阳坡院子门口停稳,大山深处的旖旎风光便吸引了考察团成员的目光。

一栋栋石头建筑,一条条石头街道,古朴厚重的秦岭村寨,让人仿佛走进了充满石头文化、石头艺术的山居大观园。

秦岭脚下朱家湾村的终南山寨,曾经是荒草滩,如今变成了“三街九巷十八楼三十六院”的特色民宿风情综合街区。了解到有关山寨发展历史、秦岭文化风情、陕西乡村振兴的故事,考察团成员感慨“实在太神奇了”。

当了解到当地民宿通过“股份经济合作社+新业态公司+企业+群众”的模式运营,实现收入翻番,甚至有的创业者年营收达到200万元时,考察团成员纷纷露出惊讶的表情。

考察团成员在三姓街,感受打糍粑的乐趣;在“石磨豆腐坊”,一边推磨体验柞水豆腐制作技艺,一边听主人年收入从3万元到13万元的致富故事;在佬林客栈安置小区,看到了群众安居乐业的盈盈笑脸。

“如何实现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干,让村民在产业链上致富?”

“我们帮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挣‘租金’、资产入股挣‘利金’、承包经营挣‘盈金’、劳务就业挣‘薪金’和‘两借两还’挣‘现金’,全链条增加村民收入。”

“你们选派第一书记的标准是什么?”

“担任第一书记必须素质全面过硬,把农民的事当事业干。”

考察团成员和金米村群众围坐在金米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面对一个个提问,驻村第一书记宋英浩的回答赢得阵阵掌声。

金米村村民陈庆海,2019年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开始种植木耳。他说:“种植当年,3个月就挣了3万多元,如今家里还买了小汽车。”群众纷纷表示,现在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感越来越强,就是因为乡村振兴政策好、措施落实到位。

“你们的脱贫经验值得我们学习。”考察团成员对当地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因势利导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吸引年轻人返乡争当乡村CEO的做法深表赞赏。

考察交流中,考察团成员介绍了本国减贫与乡村发展情况,希望今后双方开展经常性交流对话,加强文化交流与产业沟通,实现共同发展。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