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郑斐
“开展文明新风范活动,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文明习惯,培育文明风尚。”5月27日,米脂县群众郭海霞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的文明实践活动,吸引了几百名群众现场参加。大家都夸这种形式好。”
为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中的重要作用,榆林市积极开展文明实践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培育更多文明实践示范样板等活动,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提质增效。
理论宣讲常下基层
“李子洲烈士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目光远大、胸襟开阔,有勇有谋、敢于斗争,信仰坚定、不怕牺牲。他的精神令人敬仰。”1月4日,子洲县李子洲革命精神宣讲团成员李建国“送宣讲下基层”,与干部群众一起追忆峥嵘岁月,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
榆林市各级各部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教育人民,将基层宣讲活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盘活用好阵地、人员等资源,把基层理论宣讲骨干、离退休老干部、“五老”人员及道德模范等人员纳入全市基层理论宣讲师资库,常态化开展理论政策宣讲下基层文明实践活动,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4月15日,由榆林市总工会主办的“中国梦·劳动美”党的创新理论暨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活动报告会举办,邀请“最美巾帼奋斗者”路生梅、“全国劳动模范”张雷威等人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精彩的宣讲赢得参会干部群众的阵阵掌声。
“我们动员各类社会宣讲团队开展下基层讲理论、讲政策文明实践活动,积极探索‘菜单式+分众化’宣讲模式,满足基层群众多样化的理论需求,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宣讲品牌。”榆林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徐子国说。
文明实践赋能乡村振兴
“防治叶枯病首先要选择土质较好的土地种植,然后用相应的肥料,选择优质种子,发现带有病原体的植株尽快清除。”3月28日,“土专家”王锦平给群众现场讲解防治马铃薯病虫害的措施。
当天,在吴堡县郭家沟镇杨家沟村,县科协等单位组织科技工作者、“土专家”、“田秀才”走进田间地头,举办“科技服务进田间 助力春耕保生产”宣传宣讲活动。
榆林市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将敬老爱幼、健康生活、生态环保等理念融入文明实践活动,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党建文化馆、农家书屋、老年活动室等阵地,广泛开展新思想宣传、政策宣传、普法宣传、科学普及等文明实践活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我们动员文艺志愿者、文明实践指导师开展‘我们的节日’‘文明实践在榆林’‘榆林故事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创新‘理论宣讲+惠民服务’模式,让新思想、新政策、新风尚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榆林市委宣传部综合协调科干部徐诗轶说。
移风易俗宣传深入人心
“电影通过细腻的表演、专业的影视语言,教育群众不要让高价彩礼压垮原本幸福的生活,引导群众以实际行动移风易俗。”5月23日,靖边县南关社区居民刘晓薇观看移风易俗微电影《依娜的婚事》后说。
榆林市大力加强基层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把移风易俗宣传教育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去抓,以修订村规民约为抓手,推动移风易俗制度规范落地落实,规范红白理事会制度规程,广泛开展“婚事新办进万家”“丧事简办惠百姓”“善行义举暖人心”主题活动,减轻群众的人情负担,树起农村的新风正气。
“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婚姻关系中的合法权益,以实际行动营造健康的社会新风尚。”5月6日,在“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宣传活动现场,榆阳区金林小区居民万慧深有感触地说,“活动通过道德模范讲身边事的形式,使群众看到高额彩礼给家庭、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让人警醒。”
打造更多文明实践样板
“手弹三弦口来讲,讲文树新说一场……”4月16日,定边县“庭院微宣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示范活动在县文化馆白泥井镇分馆举行。安世红文艺宣讲志愿服务队队员怀抱三弦,手拿快板,以陕北说书的形式开展宣传,弘扬文明新风。
榆林市创新推广“乡言乡语传党音”“庭院微宣讲”等一批具有群众基础的文明实践活动品牌项目。各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通过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日制度,探索开展“一所一特色、一站一品牌”新时代文明实践典型培育提升行动。
榆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文明办主任张九平说:“我们鼓励各民间团体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针对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开展邻里互助、文艺演出、技能培训等接地气、有活力的活动,以基层创造力激发文明实践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