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陈志涛
风华大唐,盛世长安。
龙首原上,大明宫前,晨光熹微。千余年前,当旭日的第一缕金光照耀在宫殿门前的一对鎏金铜铺首上时,兽首怒目圆睁,宫门徐徐打开,西域的使者、东土的学士逶迤而行,鱼贯而入,莫不以一睹盛唐“万宫之宫”的威仪为荣。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当年的大殿早已毁于战火。在含元殿前,我仍被殿基那恢宏的气势所震撼。那对熠熠生辉的鎏金铜铺首默然不语,成为盛唐强音的见证,使人思接千古,心潮澎湃。
在鎏金铜铺首富有想象力的造型上,猛兽巨口獠牙、怒目圆睁,额头上长有像龙一样的弯角,赫赫生威;口衔门环,联珠纹绕边缘一周,浇铸锤揲成型,华丽繁复,彰显超群工艺。美观与实用兼具的器物背后,是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而带来的大气、富足的气象。
唐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座高峰,建筑技术和艺术审美迎来巨大发展。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势宏伟、严整开朗,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古朴却富有活力,大明宫以其辉煌、壮丽的气势,不仅成为盛唐时代的标志性建筑群落,还成为中国建筑史上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由鎏金铜铺首亦能窥盛唐转衰之命运。唐代诗人杜牧写诗:“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曾经被频繁叩动的金铺首,转眼间无人问津,布满紫苔,荒草萧疏,最终在历代战火中深埋尘土之下,直至20世纪70年代才得以重见天日。
聆听文物故事,一览大唐风华;追溯时代变迁,慨叹繁华不再。曾经的大唐风华虽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但是文物中传达出的那种乐观向上、自信开放的时代精神,那种勇立潮头、敢于创造的奋进精神,那种融汇天下、择善而从的包容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时至今日仍然激励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