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5月21日,陈维杰(中)与学生探讨交流。 本报通讯员 郑晓虎摄
本报通讯员 郑晓虎 谢梅 贺帅
5月20日,在紫阳县紫阳中学高一年级6班的教室,老师陈维杰正在给学生讲解直线与直线平行的知识。学生们聚精会神,边听边记。几个月来,在陈维杰的耐心引导下,许多曾经对数学兴趣不大的学生逐渐发现了数学的魅力,爱上了这门学科。
今年春节刚过,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高级中学数学老师陈维杰便向学校提交了教育帮扶申请,决定到紫阳县进行教育帮扶。在这之前,她的丈夫冯小强已经在紫阳工作了两年。
两年前,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学校长冯小强得知区上要选派一批高中教师到紫阳县进行教育帮扶,便毫不犹豫地响应号召,跨越千里来到紫阳县。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责任做好表率。我在家庭方面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帮扶工作中。”其实,年轻时的冯小强便热爱支教工作,赴陕南帮扶是他多年支教梦想的延续。
到紫阳后,冯小强担任了紫阳中学校长。通过推门听课、随堂听课、评课议课等方式,他详细了解学校的常规教研活动。冯小强发现,这里的老师工作量大,同年级各班教学进度也不同。于是,他倡导集中备课和智能教学,统一教学进度,并推行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两项改革,探索出“五环节学案导学自主高效课堂”和“四级六部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实现了师生共同进步和学校全面发展。
通过前期调研、走进课堂、与师生交流,冯小强对小组学习进行了大胆尝试。在参与“同课异构”教学交流时,他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自主学习,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作为紫阳中学校长,冯小强不仅处理日常教学事务、安排师生活动,还与常州保持联系,争取帮扶资金。冯小强介绍,第一批来帮扶的11名教师在学科教学、教学研究、教师帮带、学校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今年2月,第一批帮扶教师结束帮扶后,冯小强希望妻子陈维杰能加入第二批帮扶队伍,与他并肩作战。
“每次打电话或视频,他总是会说不虚此行,这里需要我们。”在陈维杰看来,冯小强积极响应号召,为紫阳教育发展作贡献是值得敬佩的。因此,她也毫不犹豫地踏上了教育帮扶之路,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来到紫阳。
陈维杰的课堂教学与紫阳当地老师的教学方法截然不同,她的分层教学理念让原本成绩差的学生逐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学生们表示,陈老师讲课的方法很好,课下陈老师也很和蔼,他们都特别喜欢她。
紫阳中学副校长张俊说:“这对夫妻能吃苦,对人好,教育工作也很有一套。大城市来的教职工能扎根山区,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很值得点赞!”
“帮扶团队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让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有了很大提升。”紫阳中学党委书记王继说。
冯小强、陈维杰夫妇跨越山海,携手育人,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支教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