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理论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3日
用好大数据 赋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

郭强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工作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我们党靠群众工作起家,同样要靠群众工作实现长期执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信息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要发挥其在这个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家治理所关注的整个经济社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数字化转型中,国家治理新手段、新途径和新模式不断涌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有效治国理政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党的群众工作呈现出内容更加多样、方法更加新颖、群众参与更加广泛等特征。顺应信息技术迭代升级趋势,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期盼需求,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基层治理的支撑作用,建强服务平台,提升干部能力,完善体制机制,让数据勤跑腿、干部多走心、群众少烦忧,更好推动大数据时代党的群众工作高质量发展。

建好群众工作网络平台

大数据工作平台增强了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但平台功能建设一定程度上还不能很好满足群众的多元化利益诉求,还存在制度规范不够健全、业务办理不够便捷、平台支撑能力不够充分等问题,因此要注重提升平台的服务效能、交互性和思想引导性,为大数据赋能群众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一是提升服务效能。要构建功能强大的“一站式”群众工作大数据平台,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方面,提高平台服务的均衡性、便利度和可及性,通过建立规范、公开、高效的政务互动平台留言办理工作机制与回复流程,对群众的诉求按程序办完、以责任办结、用良心办好。同时,建好精准推送系统,把党的政策主张、民生实事、便民措施、监督事项等及时告知群众,尽量使群众能够有问题“不出门”,办事情“零跑腿”。二是提升平台交互性。创设“对话与互评”的双向互动模式,打通“由上而下”与“由下而上”的双向反馈渠道,实现党政部门与群众间的有序良好沟通,通过“屏对屏”“键对键”等多种方式实现党员与群众“心连心”。建立“跨地域、跨领域、跨平台”数据调取研判机制,打破党政部门和群众间的信息壁垒,避免“信息茧房”“数据烟囱”等现象。三是提升思想引导性。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深入挖掘分析互联网上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针对“网络戾气”“自媒体乱象”等问题,积极运用VR、AI、H5等新技术、新形式,在内容、功能等方面进行创新,吸引网民互动参与,达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目的。

增强干部队伍的数字能力

大数据的运用,让人民群众办事更加便捷,但干部队伍的大数据应用能力与群众需求还存在偏差。因此,要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深化干部对大数据的思想认识,提升干部采集数据、分析数据、使用数据的能力,为大数据赋能群众工作提供坚强队伍保障。一是强化数字化理念、深化数字化认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尤其在对大数据的认知上,要敢于打破思想藩篱,带头破除思维定式和行为习惯,在接受大数据上,应当不断增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专业能力,多学习、多思考,坚持从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走出认识盲区。同时,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思维和理念,注重逻辑分析和数据决策,借用大数据从更全面、更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二是学会用大数据联系群众。互联网为广大群众参与党群工作提供了平台,党员干部要通过大数据、互联网广泛联系群众,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从而有效激发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要及时了解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善于运用网络话语与群众互动交流,充分利用电子问卷、在线评估和直播等网络渠道,主动向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同时,要将大数据作为开门搞决策的一个重要抓手,要对网民反馈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公众参与决策的程度,将大数据分析的民意结果作为启动政策议程、制定政策方案的重要因素,以此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决策方案认可度,进而统一社会思想,增强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稳定。三是提升驾驭大数据的能力。推动党员干部将“网络知识”视为必修内容,把“网络运用”当作基础技能,使“上网交流”成为日常习惯。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数据储存、分析、整合等的技能培训,增强其采集、分析、应用大数据的本领和利用数据推进群众工作的本领,让党员干部既精通大数据专业知识和技术,又精通群众工作,在不断提高对大数据发展规律把握能力的基础上,让大数据在群众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完善集成创新的群众工作体制机制

健全的群众工作机制能够推动群众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为群众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实保障。虽然大数据极大拓宽了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广度,但基于互联网的党群工作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因此,要注重按照时效性、协同性、科学性原则,将已有的和正在制定的各项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出大数据赋能群众工作的更大活力。一是增强制度时效性。要加快完善与数字化建设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及时发现并解决在群众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以及内部不协调等问题,积极健全完善与互联网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特别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水军”“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推动大数据时代党群工作良性发展。二是优化联动协同性。明确党的群众工作的联动分工,通过政府官方网站、微博、公众号等平台,建立对话机制,运用大数据技术感知群众的冷暖需求,把群众工作落实好。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广泛渗透力,建立具有数据储存、问题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功能的党的群众工作数据共享平台。同时,构建由政府牵头、社会组织辅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体系,确保人民群众能切实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更好地处理和协调各方面矛盾、各群体利益,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三是提升评价科学性。坚持把“人民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综合分析群众工作目标考核的客观指标与人民群众的主观评价,通过数字化评价和群众工作模范标兵评选等活动,表彰并重用那些在群众工作中勇于创新、成绩显著且受到群众好评的党员干部,再利用网络和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从而形成积极的示范效应,推动整体群众工作的提升。

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载体的普及应用,党的群众工作迎来了发展的契机。面对群众需求多样化、利益诉求多元化等特点,通过创新互联网工作理念和方法,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打造一支懂网、用网、上网的群众工作队伍,我们就能构建起互联网背景下党群关系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