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0日
博物馆之夜见闻——
秦月汉关 博物古今

本报记者 侯燕妮 实习生 许丹娜

这是一个探索历史的文博之夜,这是一次连接古今的奇妙之旅。

5月18日,在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不远处的秦文明广场,“千年秦汉·博物古今”博物馆之夜拉开帷幕。

20时许,秦文明广场游人如织,秦汉鼓乐气势恢宏。主舞台上,悠悠古韵声中,太史公“司马迁”带领嘉宾用“发光瓦当”点亮启幕装置。时空之门打开,秦风汉韵扑面而来。

跟随“司马迁”的脚步,游客跨门而入,沿着秦文明广场向北,一路走一路看,与张骞、卓文君、李广、王昭君等历史人物不期而遇。

往前走,汉风集市里店铺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街头艺人精彩表演,吸引游客驻足围观,大汉繁华市井的烟火气鲜活重现。

在“篆写秦汉”区,沙箱写小篆、造纸术、汉代画像砖拓片3组互动装置前人头攒动。游客在手动体验中了解“书同文”的历史知识。

“贵客来了!我们兄弟俩给诸位行礼了。”“蒙恬”“蒙毅”穿越而来,通过诙谐幽默的脱口秀表演和问答互动,将重大历史事件和统一货币、度量衡等知识点娓娓道来。

沿途还有极具阳刚之美的汉代舞蹈“建鼓舞”,生动还原汉代画像砖中的人物形象;“秦勇士”表演再现大秦将士驰骋沙场的情景;虚拟数字人“秦威武”和“汉英俊”也走到线下,和游客面对面互动。

通过数字幻柜,游客看到了“活”起来的秦汉文明,感受到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融合的别样魅力。借助数字化技术,游客不仅可以看到珍贵的文物,还能详细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

为了推动文物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秦汉新城与多家文博机构开展文物采集、博物馆数字化改造和文创合作,采集文物1万余件,利用数字技术还原、解析并建成历史文化数据资源库“秦汉历史文化资源云”。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