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文化遗产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14日
周红志:
巧施“魔法”的陶瓷匠人

本报记者 郝颖

4月的尧头窑散发着别样的韵味。阳光下,一片片嵌于黄土的黑瓷闪着微光,仿佛诉说着“窑火不熄,传承不止”的千年传奇。

“如今,看到这么多人来到尧头窑,了解尧头陶瓷背后的故事,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感动。”4月26日,看着尧头窑人潮涌动,周红志感慨不已。

51岁的周红志是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的市级传承人,也是周氏陶瓷的第十一代传承人。他从小在尧头镇的泥土和火焰中接受熏陶,对这里充满感情。15岁时,他跟随祖父周顺娃走进窑洞,看着那些黑亮的陶瓷在火光中燃烧,心中便产生了热爱。那份热爱,一直延续至今。

一块泥,一把火,烧出了人间烟火气。

“尧头窑是北方民窑,烧制的都是百姓常用的器皿。这项技艺传承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周红志介绍,“周氏陶瓷”主要烧制黑瓷制品,其中产量最高的要数“福”字碗。在尧头镇,从扯面馆到羊肉泡馍店再到寻常百姓家中,“福”字碗处处可见。

“福”字碗烧制是个细活儿,火候不到,则颜色不出。那么,怎样才能烧制出高品质的“福”字碗呢?

办法只有一个——练!

周红志深知,只有千锤百炼,才能烧制出真正受百姓喜爱的陶瓷制品。“在祖父的指导下,我不断练习,效果不满意就重新做,直到熟练掌握每一道工序。”周红志回忆。

经过多年磨砺,周红志练就了一手“魔法”。在他的手中,一块块普通的泥土,经过揉捏、拉坯、上釉、烧制等繁琐工序,都能变成一件件精美的陶瓷艺术品。

近年来,周红志烧制了上千个陶瓷制品。他的“狮子罐”“懒婆娘”等陶瓷制品造型经典,釉色黑亮如镜,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周红志不断创新,在陶瓷的样式设计上吸收了青花、铁锈花等元素,做出来的产品销量很不错。他结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创作出新式陶瓷艺术品,使尧头陶瓷的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为了让尧头陶瓷被更多人看见,周红志定期为学生开设陶艺课程,传授烧制技艺与历史文化知识。他还多次参加国际性陶瓷艺术展览和交流活动,把尧头陶瓷带出了国门。

“对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的传承,也是对文化的传承。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家了解和喜爱尧头窑陶瓷艺术,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周红志表示。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