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霍海澎 通讯员 孙宏
榆林高新区是榆林市区域发展的先行先试区。作为护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安队伍,榆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勇担使命责任,不断优化警务工作机制,在护企、惠企、助企上屡出实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严打违法犯罪护企下真功
“这么快就破了案,还为我们追回了被盗物品。在这里做生意,我们很放心。”5月4日,榆林高新区一家烟酒商店的经营者石锦武说。4月7日,高新区相邻多家沿街店铺被盗,石锦武的商店也在其中。
接到石锦武的报警后,分局刑警大队民警对案发现场逐一勘查,在4小时内将2名嫌疑人全部抓获,破获盗窃沿街门店案件4起。
这是分局全力护航辖区企业发展的缩影。分局严打涉企违法犯罪,实行专案侦办、专班盯办,争取做到快受理、快调查、快结案、快打处,全力维护企业正常经营秩序。2023年以来,分局共破获12起涉企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90余万元。
分局治安部门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以及金融单位的夜间巡逻密度,指导治安联防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巡逻和安全防护宣传,通过面上严控、线上严查、点上严防,最大限度挤压违法犯罪活动空间。
出台便民措施惠企用实招
“各位工友,遇到陌生电话要牢记不听、不信、不转账……”5月7日,分局马扎梁派出所民警李强穿梭于辖区各大企业,为工人上好“安全防范课”。
2023年以来,分局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在收集企业对公安工作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推行十项便民利企措施,包括实行“项目警官制”、打造“365”户籍室、开展“三进三送”活动等。
聚焦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分局依托陕西省政务服务平台,推动身份证首次申领“异地通办”,企业员工开具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等高频事项“全程网办”,积极实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假日服务、上门服务等便民利企举措,建立“帮代办”制度,开设特殊人群优先办理“绿色通道”。2023年以来,分局为企业提供上门办理业务、送证上门等服务20余次,办理户籍迁移、身份证申领等“异地通办”户籍事项1.2万笔,为群众、企业节约办事成本200余万元。
此外,分局利用微信易于沟通群众的特点,建立警民微信群450个,实现资料网上提交、信息网上咨询,推动群众办事从“最多跑一次”向“随时随地办”升级。
前移服务阵地助企有实效
“你们的服务太周到了,我们足不出户就领到了居住证。”5月7日,从外地来中煤陕西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工作的王洪生说。王洪生和同事岳国威因孩子上学需要办理居住证。5月6日,他们来到设在公司里的马扎梁派出所中煤警务工作站咨询。社区民警余泽田当场受理了两人的申请,随即上门走访核查。第二天,余泽田便将办好的居住证送到了王洪生手中。
为便利企业,分局在大型企业及企业聚集区先后设立4个驻企警务工作站,并为辖区14个重点企业配备了项目警官,深入企业排查安全隐患、开展安全宣传,问需于企,有针对性地开展“平安定制”服务。设立警长公示牌,发放警民联系卡,集中受理代办进城务工子女居住证,让群众、企业办事更加便捷。
分局各派出所及相关职能警种每季度邀请辖区企业负责人召开一次警企共建座谈会;分局定期组织治安、反诈中心等部门,就安全防范、处突方法、逃生技巧、识骗防骗等知识上门培训指导,切实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
2023年以来,分局累计组织召开警企座谈会17次,发放宣传资料1.3万余份,收集意见建议78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149项,排查整改安全隐患176处,保障企业安心经营、专心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