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杨晓梅
专访嘉宾:
延安市铁路建设协调办公室主任 刘雄林
西成客专陕西公司西延指挥部指挥长 周卫民
陕西目前有5个在建高铁项目,全省高铁建设总里程达1010公里,高铁在建规模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其中,在建的西延高铁是陕北革命老区的第一条高铁,兼顾城际铁路功能。
问:按规划,西延高铁明年将建成通车,请介绍一下目前的建设进度。
周卫民:西延高铁全线有隧道47座、桥梁66座,目前隧道已贯通34座,隧道开挖已完成95%。全线桥梁成桥米施工完成50%,路基土石方施工完成76%,预计今年底西延高铁铜川至延安段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刘雄林:延安市境内28座隧道已开工27座;37座桥梁已全部开工,桩基完成设计的98.9%,承台完成设计的97.6%,墩身完成设计的96.8%。35段路基中31段已开工,完成挖方670.1万立方米,占设计的96.3%。
问:在全国、陕西、延安的高铁网络中,西延高铁占据什么地位?
周卫民:西延高铁是国家高速铁路网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米”字形高铁网主骨架的重要构成。线路建成投入运营后,西安至延安的铁路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2.5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将进一步优化国家高速铁路网络布局、强化陕西在全国铁路网中的枢纽地位。
刘雄林:西延高铁的规划建设承载着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是延安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将进一步完善延安综合交通网络。目前,延安衔接包西、甘钟、浩吉3条铁路,西延高铁、延榆高铁及定边至延安铁路规划落地后,延安铁路网络将进一步完善,形成延安至西安、榆林等地的1小时交通圈,对延安加快建设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交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有重要意义。
问:除了西延高铁,延安还有没有建设高铁、铁路的规划?
刘雄林:除西延高铁外,延榆高铁已于2023年11月开工建设,按照规划将在2028年建成通车。我们正在开展长治经临汾至延安铁路预可行性研究。该铁路位于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青银、陆桥通道之间,衔接包(银)海、京昆及呼南通道,有助于优化国家高速铁路网布局,加强陕西与华中、华东地区的交流合作。
问:西延高铁建设中有什么难点、亮点?
周卫民:西延高铁穿过黄土高原,高风险隧道多,极易发生掉块和坍塌事件;桥梁特殊结构多,多处跨越既有铁路、公路、河道,施工难度较大。建设过程中,西城客专陕西公司和各施工单位协同发力,强化技术创新,有效攻克施工难点。我们针对西延高铁项目特点,开展2个国铁集团科研课题、2个省级科研课题和11个公司科研课题研究,有效解决了建设中施工技术和管理难题,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比如,在杜村跨包茂高速立交特大桥连续梁墩顶高位转体体系中,球铰可在承重下拆卸并重复利用、液压马达齿轮驱动可实现正反转动等技术均为世界首创;在新延安隧道等大型机械化配套工点,开展优化设计工法和支护方案、钻爆法大型机械化配套工装研究,解决水平岩层大断面机械化安全快速施工难题;通过黄土路堑高边坡失稳早期预警系统研究,在黄土路堑边坡设置北斗卫星定位自动监测系统、深层水平位移自动监测系统以及土压力传感器系统,实时监测黄土路堑开挖过程中边坡土压力变化以及边坡位移情况,有效保障延安站12级高边坡以及铜川北站8级边坡施工安全。目前我们已有专利14项、论文29篇、软著2项、工法2项。
在严守安全底线方面,我们严格实行网格化管理。隧道施工中,每个作业面划为1个独立网格,桥梁施工中,每2公里到3公里划为1个网格,路基施工在同一个网格内可覆盖邻近的两个以上路基段落,劳务驻地参照居民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方式设置网格。西延高铁项目全线划分网格单元127个,设置网格管理员和社区管理员共计1375人。通过网格化管理,有效保障了工人作业安全。
在应急救援上,我们建成宜君、富县2个二级隧道施工安全应急救援站,构建起覆盖在建西延高铁各工点应急逃生、标段内部自救和专业化救援3道安全防线一体联动的应急救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