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卫生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13日
“镌刻在生命上的艺术”
——来自护理一线的故事

王小勤在雾化室给小朋友做雾化治疗。 受访者供图

宋美在配药室检查药品摆放情况。 本报记者 霍强摄

仵晓荣在为患者留置胃管。 本报记者 霍强摄

本报记者  霍强

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健康指导、人文关怀……在三秦大地,20余万名“白衣天使”奋战在一线,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全省广大护理工作者是老百姓的健康卫士,也是医生的“左膀右臂”、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提灯女神”南丁格尔曾这样形容护理工作:护士的工作是镌刻在生命上的艺术。全省广大护理工作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扬南丁格尔精神,以严谨的态度、精湛的技术、务实的作风,在护佑生命、防病治病、减轻伤痛和促进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守护理一线42年

5月10日,在陕西省人民医院2024年国际护士节庆祝活动现场,记者见到了已在护理岗位一线坚守了42年的优秀护士代表——陕西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质量监督员、副主任护师仵晓荣。

众所周知,护理工作又忙又累,非常辛苦。仵晓荣缘何一干就是42年?“我热爱这份已经融入自己生命的工作,能够给患者提供帮助,再苦再累也值得。”仵晓荣如是说。

的确如此。每天早上一上班,仵晓荣先带领护士进行床头交接、护理查房,再进行疑难危重病人护理讨论、查看术后患者、管理病区,一直忙到下班。加班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同事“笑”她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有使不完的劲儿。

40余年一线的历练,仵晓荣练就一身硬功夫:扎不上的针,下不进的胃管、营养管、尿管,她经常一次成功;股动脉采血、股静脉穿刺抽血、救命的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术,她都得心应手。

2022年4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推出“互联网+护理”服务,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护理服务。仵晓荣过硬的专业技术派上了大用场。作为医院“互联网+”管道护理组组长,她分批培训“网约护士”300余人,带领团队积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

“需要上门服务的群众大多是高龄失能老人、植物人、脑梗后遗症患者,他们的吞咽功能严重退化或者丧失,需要留置鼻饲胃管进行营养摄入。”仵晓荣说。这类患者往往伴有语言功能障碍,给插管操作带来了不小挑战。

前不久,仵晓荣上门为91岁的患者尚奶奶进行鼻饲胃管插管。操作快速准确,一次成功。从尚奶奶住院时算起,仵晓荣已经为尚奶奶提供全程延续护理服务5年。她精湛的技术让老人减少了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近年来,仅留置鼻饲胃管一项,仵晓荣就完成了3000余例,均为一次成功。除了插管,仵晓荣上门服务时还会为患者进行拍背、压疮护理、吸痰及饮食指导等服务,受到了患者家属的高度认可。

“选择护理事业就必须乐于奉献。今年就退休了,我将站好最后一班岗,和同事一道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仵晓荣说。

为患者搭建“生命线”

“这个服务好,您的技术也好,不用住院就解决了我的难题。”5月10日,刚刚做过置管维护的患者张先生,对接诊护士宋美连连表示感谢。

宋美是西安大兴医院泌尿脊柱外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由于技术过硬,她还担任了医院新开设的PICC专科护理门诊负责人。“PICC即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因安全性好、留置时间长,还避免反复静脉穿刺所导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导致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对需中长期输液的患者尤其是肿瘤患者来讲,是极为重要的‘生命线’。”宋美说。

据介绍,虽然PICC常规可在人体留置一年,但就像汽车需要定期保养一样,患者需一周到医院维护一次,确保不发生堵管、脱管、感染等问题。

4月底,宋美接诊了一位来自河南的乳腺癌患者孙女士。“孙女士留置了PICC用于化疗。我为她维护时,发现管路不通。经过评估检查,排除了机械性堵管,初步判断是血液性堵管,非常危险。”宋美说。

一刻也不能耽搁!宋美立刻采用尿激酶连接三通接头,为孙女士做溶栓再通治疗。经过6个多小时反复冲洗、抽吸,终于打通了孙女士的“生命管路”。看到宋美的手指因长时间操作磨出的水泡,孙女士流下了眼泪。

孙女士的例子只是一个缩影。医院PICC专科护理门诊开设一年多来,宋美和团队成员共为2900余名患者提供了导管日常维护服务,有效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导管使用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从事护理工作22年来,宋美一直保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针对科室老年患者、肿瘤患者多等特点,她带领团队成员主动评估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开展输液港、PICC、中线导管及迷你中线导管置入技术应用,为患者提供合理安全的输液工具;开展了穿刺定位方法创新、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等3项新技术,团队技术水平、护理水平不断提升。

“护理之路是一条攀登之路。我将和团队一起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做患者‘生命线’的搭建者和守护者。”宋美说。

小患者的贴心守护者

“护士,28床的液体不滴了!”

“护士,快来一下,13床的调皮蛋把头上的留置针拔下来了,流了好多血。”

……

这是渭南市澄城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护士王小勤日常工作的片段。

“每天穿梭在病区100多米长的走廊里,病人多的时候,我们的步数经常在1万步以上。有时候,累得饭都吃不下。但是,看到一张张可爱稚嫩的脸庞,一个个宝贝治愈后的笑容,我又充满了干劲。”王小勤说。

今年“五一”假期的一个晚上,王小勤正带孩子在影院看电影,科室的年轻同事打来了求助电话:“一名8个月大的小患者需要输液,我扎针没有成功。孩子在哭,家属也很着急。”

王小勤迅速赶到医院,换上工作服,准备好治疗盘。凭着多年的经验,她在小患者耳后摸到一条血管,一针成功,液体顺利输入。围在小患者身边的家属连连向王小勤表示感谢。

儿科工作不同于成人科室,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足够的爱心与耐心、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从事护理工作12年来,王小勤在一线实践中不断成长。

去年,王小勤值夜班时,住院部收治了一名不到1岁的小患者。孩子患支气管肺炎,发着高烧。王小勤查完房后,一直放心不下,半夜起来又去病房,刚好看到孩子出现抽搐、发抖症状。她第一时间进行吸痰、药物干预,并配合医生进行紧急处置。孩子最终转危为安,痊愈出院。

2023年开始,澄城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根据患儿病情和特点,开展穴位贴敷、小儿推拿、鼻腔冲洗等技术推广。王小勤认真学习,迅速掌握了这些技术。“我将秉持爱心和初心,做小患者的贴心守护者。”王小勤说。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