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卫生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08日
预防控制病媒生物 共建健康宜居环境

本报记者 张家祯

天气转暖、万物复苏,人们到户外游玩接触病媒生物的机会增多,病媒生物疾病的传播风险也越来越高。在日常生活中、外出游玩时,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呢?

近日,记者专访了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控所所长孟昭伟。

孟昭伟介绍,病媒生物是指能直接或间接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的生物,除了常见的鼠、蚊、蝇、蟑螂“四害”以外,还包括能够传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蜱、传播鼠疫的跳蚤、传播黑热病的白蛉、传播恙虫病的恙螨等。

“病媒生物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骚扰侵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严重的是,它们还会传播疾病。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乙脑、疟疾、登革热等。”孟昭伟说。

“在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方面,我们要做好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宣传。”孟昭伟说,在病媒生物孳生地治理方面,全省各地应积极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集中灭鼠活动,发动群众清理卫生死角、“翻盆倒罐”清除小水体等,降低病媒生物密度。

在完善病媒生物防护设施方面,孟昭伟建议:家庭、办公室安装纱门、纱窗,商超、餐饮店安装风幕机,餐饮店、食堂和厨房等重点场所安装使用防鼠箅子、挡鼠板、灭蝇灯等设施,防止病媒生物侵入生活和工作场所。

“应科学开展病媒生物消杀。”孟昭伟告诉记者,居民家庭可以选用一些简单、有效、可行的方法,如利用粘鼠板、鼠夹等灭鼠,蚊香、杀虫气雾罐等灭蚊,蝇拍、粘蝇纸等灭蝇,粘蟑纸、灭蟑胶饵等灭蟑;单位、社区等公共场所,可以根据病媒生物侵害情况,开展以“环境治理为主,药物杀灭为辅”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

孟昭伟提醒,大家在户外活动或是出游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在草丛、树木茂密的野外环境逗留;不要随意在草地躺卧,户外活动时最好扎紧裤腿、袖口,或穿连帽衣;可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驱避剂,如含有避蚊胺的驱蚊剂、花露水等。野外活动结束后,要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防止蜱虫附着在衣物上。一旦发现有蜱虫钻入皮肤,不能用手或工具使劲硬拽虫体,应尽快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取出。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