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四月二十二日,延安中学国旗台前,曾在天安门广场飘扬的国旗被授予延安中学,在师生头顶上方传递。 本报通讯员 杨娟娟摄
扫一扫看精彩视频
我的心里话
延安中学校长 郭博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让人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们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一年多来,学校党建工作焕发新气象、赓续红色血脉激发新活力、思政“金课”范本取得新成果、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我们将持续深化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理念和实践体系,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本报记者 陈宏江整理)
本报记者 王婕妤 陈宏江 仵永杰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乔建虎
宝塔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思男
4月22日6时55分,在延安中学国旗台前,全体师生肃立。庄严的升旗仪式后,在8名曾在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服役的旗手护送下,编号为2022-0145的国旗被授予延安中学。
2022年10月26日,这面国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正是在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延安中学教育史馆,了解学校总体办学情况,希望延安中学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时代新人。
延安中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学,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为革命老区培养了大批人才。
新时代,延安中学赓续红色血脉,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健全“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形成以“用延安精神立德树人”为主题,以责任教育、创造教育、生活教育、励志教育为四翼的“一体四翼”素质教育实践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红色基因代代传
4月的延安,春意盎然。4月26日上午,延安中学2024年读书节、科技节、运动会“两节一会”开幕。
55支代表队的1100名运动员同场竞技。文艺表演、航模表演、速度比拼……青春洋溢的健儿沐浴着春光,挥洒汗水,活力四射。
不远处的办公楼上,“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9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学,80多年来,延安中学先后15次易名,14次搬迁校址,虽几经辗转,但办学从未间断,红色基因一脉相承。
追溯历史,展望未来。走进延安中学教育史馆,760平方米的展厅内,展出图片1363张、实物321件,生动地呈现了延安中学的峥嵘岁月。
“1946年12月9日,行知中学(后改为延安中学)‘毛泽东青年团’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重建青年团的第一个学校团组织。”延安中学教育史馆讲解员蒋蕊介绍,当时为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广大师生纺线织布、开荒种地、砍柴烧炭、下乡办学、上街演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彼时,延安中学学子挖窑洞当教室,用桦树皮当纸,以膝盖为课桌,在“窑洞大学”里学习知识,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革命战争服务、为边区建设服务。崇高的理想信念让他们战胜了一切艰难困苦。毛泽东同志为延安中学题词“光明在前”。
80多年来,延安中学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我国首批21名留苏学生中,有16名曾是延安中学的学生。
参观学校教育史馆,是延安中学每名学子的“开学第一课”。
“我们以教育史馆为红色阵地,将‘红色种子’播撒进学生心里,激励他们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蒋蕊说,这是学校“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延安中学坚持开展一天一次的‘延安精神主题教育特色班会课’、一周一次的延安精神讲习社活动、一月一次的‘延安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及常态化校史教育活动。”延安中学德育处副主任文剑锋介绍。
2023年12月,延安中学高二(24)班学生常瑞雪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和延安中学的研学活动,在天安门观看升旗仪式,参观张思德纪念馆和部分高校。
从延安到北京,一路走、一路看,延安精神在常瑞雪心中的分量更重了。
“这次研学活动是一次血脉的传承、一次初心的追寻,让我感受到延安精神鼓舞着一代代国人奋勇向前,是整个民族的力量源泉。我将在延安精神的照耀下,努力学习,朝着理想不断前进。”常瑞雪坚定地说。
在红色精神的滋养下,延安中学的青少年成长起来了。交谈时,常瑞雪身上自信坚定的气质令人感慨:那些曾经播撒下的“红色种子”,已悄然生根发芽,结出丰硕果实。
宝塔山下育新人
4月25日,在延安中学高三(24)班讲台上,历史老师屈梅正绘声绘色地为学生讲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屈梅将一件件“大事”巧妙地连缀起来给学生讲解。
2022年10月26日,屈梅正为高一(2)班学生讲解“隋唐文化”内容时,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教室同师生亲切交流。
“总书记的勉励让我备受鼓舞。高三学生学业繁重,我经常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中艰苦奋斗的故事激励他们在学习中要敢于拼搏、勇于克服困难。”屈梅说。
在屈梅的历史课堂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骨神韵、革命文化的刚健激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吸引着渴求知识的学子。
今年以来,针对陕西2025年“新高考”模式,延安中学聚焦“六个下功夫”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延安中学教科处主任刘鹏飞介绍:“‘六个下功夫’涵盖学习全过程。课前,在预习反馈上下功夫;课中,在问题设计、活动组织和精讲点评上下功夫;课后,在作业训练和辅导纠错上下功夫。”
“‘新高考’形势下,考试科目和试卷结构发生变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学校围绕‘六个下功夫’,分批组织新入职教师、中青年教师等开展课程大比武活动。通过开展比赛,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刘鹏飞说。
从教16年,延安中学生物老师徐芳似乎又变成了“学生”。
“面对‘新高考’,教学理念要持续更新,教学方法要不断改进。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要呈现知识的构建过程,让知识于学生处‘生成’,而不只是用大量背诵和重复练习获取知识。”徐芳说。
如何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徐芳的见解颇为独到。
“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老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老师要带领学生领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和巧妙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徐芳说。
4月24日,在延安中学高二(25)班课堂上,思政课老师张艳如带领学生就“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展开讨论。
成为科学家、医务工作者、外交官……学生争先恐后地讲着自己的理想。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将实现人生价值与国家前进步伐统一。通过思政课教学,学生制订长期规划、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体的‘小我’融入国家的‘大我’。”张艳如说。
近年来,延安中学组织编写《薪火传承话初心》等校本教材,建立特色思政课体系,开展思政课大教研和教师大练兵活动,评选思政课优秀教学成果和典型案例,努力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金课”。
延安中学充分挖掘用好红色资源,开展思政课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学校通过‘革命纪念地思政课’‘重大节日思政课’‘研学旅行思政课’等,将思政课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文剑锋说。
喝延河水、听陕北曲、望宝塔山,延安中学思政课“长满”红色故事,一粒粒“红色种子”在学生心中扎下根来。
4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等联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牵头单位,举办“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示范展示活动,发起成立全国首个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联盟。“学校在挖掘红色资源、创新实践载体建好大课堂、多校协同搭建更大平台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我们将持续在强师资、搭平台、建机制、推‘金课’上发力,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延安中学校长郭博在活动中发言。
延安市以“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专题培训为抓手,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讲学,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观课、议课活动以及外出学习分享会、业务技能大赛、教师论坛等活动,引领教师当好红色历史宣传者、红色阵地守护者和“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践行者。
弘扬延安精神,培育时代新人。如今,“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已成为延安教师的共识。
群众满意是目标
4月26日正午时分,延安中学学生餐厅,19个档口摆满各式各样的饭菜,学生正有序排队打饭。
2022年10月26日,在学生餐厅,习近平总书记向厨师们了解饭菜的价格和口味,叮嘱他们确保质量、注意卫生,让同学们吃得放心舒心。
这些暖心的叮嘱,学生餐厅负责人杨建峰牢记于心。
为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延安中学设立食品安全“双总监”。作为总监之一,杨建峰每天事无巨细,与同事严格把控食材采购、饭菜制作、餐具消毒等环节。
“我们开展了‘两心’工程,其中‘放心’工程围绕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做好日管护、周排查、月调度;‘舒心’工程做到饭菜营养搭配、健康美味,不断更新产品、提升质量。”延安中学服务处副主任、食品安全总监高山说。
真心出美味,真爱伴成长。延安中学落实校领导陪餐制,推出美食征集栏,开展满意度测评,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就餐需求。
吃过午饭,高一(26)班学生宋柏良与几名同学戴上“文明就餐督导员”袖标,开始维护秩序,督促大家文明用餐,落实“光盘行动”。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大力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曲战天斗地的劳动者之歌。
从小在延安精神滋养下长大的宋柏良,熟知毛泽东同志种菜地、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等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故事。
“我们要自觉做延安精神的践行者,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宋柏良说。
运动会上,高二(2)班学生高佳宁摩拳擦掌,今年她参加了铅球和短跑项目。
“校长勉励我们‘无运动,不延中’。最近一段时间,我积极锻炼,已经做好准备了。”高佳宁说。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延安中学弘扬“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优良传统,强化体育锻炼,实施体育固本行动,常态化开展田径运动会、阳光跑操比赛、越野赛等活动。
“希望学生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走到阳光下,走进操场,在学习之余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为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郭博说。
如今,“无运动,不延中”这句口号已在延安中学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早在延安时期,红色体育就在黄土高原发轫。1942年,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吸引1300余名运动员参赛,成为延安时期党中央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体育盛会。
几十年来,在宝塔山下,在延河之畔,红色体育精神薪火相传……
多年来,延安中学不断寻找“延安精神”与“教育方针”的契合点,发挥办学经验丰富、名师荟萃等优势,与延安多所学校建立校际联盟,长期开展送教下乡、教研交流等帮扶活动,提高基层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023年3月,延安中学与子长中学签订托管协议,带动后者在教育教学、教研管理、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不断提升。
“合作办学一年多来,我们全方位对接优质教育资源,创新育人方式,推进新课程改革,构建全面培养体系,学风和校风变化非常大,群众的认可度更高了。”延安中学副校长、子长中学执行校长刘晓茹说。
仰望巍巍宝塔,聆听滔滔延水。这片红色沃土上,一株株“幼苗”正在红色精神的滋养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