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2024年一季度全省重点项目观摩(关中片区)特别报道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07日
杨凌
创新发展 打造现代种业产业链

本报记者 王晨曦

5月6日,在陕西省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项目建设现场,一罐罐玉米种子整齐摆放,有红色的、蓝色的、绿色的,色彩鲜艳,引人注目。

“我们看到的不同颜色,其实是种子外面‘涂’了一层包衣。这层包衣能让种子避免土壤中病原菌和虫害的侵扰,下地后茁壮成长。”杨凌秦丰种业研发部负责人王轩介绍,陕西省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项目建成后,种子年加工能力将达到4000万公斤。

陕西省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项目去年3月底开工,由陕西粮农集团所属杨凌秦丰种业投资建设。建设板块包括科研综合楼、智能玻璃温室、种质资源库、加工车间、成品库,为促进陕西农作物新品种育繁推一体化加速加力。

“截至目前,科研综合楼基础结构、加工车间钢构主体、基地原料库12个筒仓的基础结构已经完成,室内已安装桥架、电气配管等。”项目施工单位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技术负责人刘富特告诉记者。

杨凌示范区承担着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的使命。陕西省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作为创新载体,将助力杨凌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育种研发体系。

推动种业创新链产业链“两链融合”,才能牢牢掌握种源“芯片”,全面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科研育种方面,杨凌秦丰种业与多所院校合作,围绕高产抗逆小麦、抗虫耐除草剂玉米、高亚麻酸油菜等品种的选育组建研发团队,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如今,陕西省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落地,将进一步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

“项目建设的科研综合楼有国内外先进的育种试验设备,建成后将着力打造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加速创新成果转化。”陕西粮农集团党委委员、杨凌秦丰种业董事长李晓锋说。

在良种推广方面,杨凌秦丰种业此前已在渭南、榆林、延安等地建有小麦、玉米、杂粮种源繁育基地。其主推的小麦品种“伟隆169”、白菜品种“秦白2号”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名录,玉米品种“陕单650”入选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目前,该企业良种推广面积达到1500万亩。

如何扩大良种推广面积?陕西省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同样能发挥作用。

“基地仓储容量6500吨,是西北地区投资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大型种业基础设施项目之一。”李晓锋介绍,“基地配套生产加工中心,结合陕西粮农集团在全国粮食主产区的收储、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优势,将有效加快良种推广速度。我们计划5年内将种子年推广面积扩大到5000万亩,带动粮食增产50亿斤,不断提升陕西良种品牌影响力。”

近年来,杨凌深入落实“藏粮于技看杨凌”要求,扎实推进旱区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建设。随着陕西省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良科种子研发中心等一批种业重点项目的落地,杨凌将进一步打造世界旱区农业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