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科技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06日
智慧气象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摄图网

●西安市气象局将原来的站点预报发展成格点预报,以21473个预报网格点覆盖全市,将暴雨预警信号命中率提升至90%

●西安市气象局不断加大科技力量投入,聚焦短时暴雨、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预报,强化预报预警技术研发;采用快速循环同化技术,实现每日24次、逐小时快速更新预报;全市6部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实现组网运行,极大提升了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预警能力

●目前,我省地面站网密度提高到9.46公里,雷达1公里覆盖率提高到73.5%;暴雨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3%,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达43分钟

●2023年,我省科技助力气象灾害防御保障服务成效明显,递进式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成功预报全年暴雨、寒潮、干旱、秋霖等灾害性天气55次

●我省率先建立具有立体监测、自动判别、智能预报、智慧决策等功能的能源化工气象服务平台,创建以大数据为支撑的能源化工安全生产风险预警管理新模式,能源化工气象服务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本报记者 许奥博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气象预报不再只停留在依靠“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经验上,而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实现了对天气的“精准把脉”。

4月16日,西安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乔娟和同事一起对天气数据进行复盘分析。在4月12日的天气会商中,他们综合分析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等多种资料,准确研判出13日13时至23时全市范围将出现强对流天气。

13日当天,乔娟带领团队结合最新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相控阵天气雷达组网监测数据、气象卫星云图等多源探测资料,以及气象站的天气实况资料,通过西安市气象台及时发布了两期雷雨大风预警信号。“我们现在能做到提前24小时定时定量预报。”乔娟说。

数值天气预报是指根据大气实际情况,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大型高速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求解表述天气演变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以此预测未来一定时段的大气运动状态和天气现象的方法。作为气象预报关键核心技术,数值天气预报在天气预报预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西安市气象台能精准预测天气,除了借助中国气象局全球同化预报系统(CMA-GFS)和中国气象局区域数值预报模式(CMA-MESO)以外,还借力自主研发的“西安都市圈数值预报系统”进行综合分析研判。该系统投入运行以来,西安市气象台将原来空间分辨率为3千米、更新频次每日2次的气象要素网格预报,提升到空间分辨率1千米、更新频次1小时。该系统的建成运行,对提升西安大城市高影响天气的精准预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面对极端天气灾害,以及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的增多,西安市气象局与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展开紧密合作,利用快速循环同化等技术,增加分析关中城市群地、空、天等多源精准观测数据及新型探测资料,重点开展中小尺度高影响天气预报预警技术研发,有效提升了大城市“气象+”多场景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随着西安都市圈数值预报系统的不断完善和迭代,我们将原来的站点预报发展成格点预报,以21473个预报网格点覆盖全市,将暴雨预警信号命中率提升至90%。”西安市气象局业务处处长吴林荣介绍,如今,通过大数据云平台,西安大城市天气预报精准度和提前量迈上了新的台阶。

近年来,西安市气象局不断加大科技力量投入,聚焦短时暴雨、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预报,强化预报预警技术研发;采用快速循环同化技术,解决短时临近灾害性天气预报空报的问题,实现了每日24次、逐小时快速更新预报;全市6部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实现组网运行,极大提升了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预警的能力。“今年,我们将加速推进S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的建设,进一步提升气象预报的范围和精度。”吴林荣说。

我省气象部门不断提高气象科技业务能力,在应对灾害性天气、深化全国苹果气象服务、能源化工气象服务保障工程等方面成效显著。目前,我省地面站网密度提高到9.46公里,雷达1公里覆盖率提高到73.5%;暴雨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3%,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达43分钟。2023年,气象预警信息融入“防抢撤”各个环节,科技助力气象灾害防御保障服务成效明显,递进式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成功预报全年暴雨、寒潮、干旱、秋霖等灾害性天气55次;在能源化工气象服务保障方面,我省率先建立具有立体监测、自动判别、智能预报、智慧决策等功能的能源化工气象服务平台,创建以大数据为支撑的能源化工安全生产风险预警管理新模式,能源化工气象服务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未来,全省气象部门将持续夯实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聚焦气象科技创新,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以业务技术助力陕西气象高质量发展。”陕西省气象局副局长赵奎锋说。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