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李蓬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一系列重大部署,指明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体现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和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的深刻把握,是对我国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阐明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探究新质生产力赋能陕西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在唯物史观视域下,新质生产力属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的范畴,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之所以称其为“新质生产力”,是因为其彰显“新”和“质”的特征。新质生产力中的“新”,指的是新技术、新要素、新产业,主要强调以创新为引领、以高新技术研发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中的“质”指的是高质量、高质效,体现的是生产力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条件下因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衍生的新形式、新质态。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关键在于依靠技术创新驱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发生质的变革。具体看来,在新质生产力范畴下,新劳动者呈现高素质化、新劳动资料呈现高智能化、新劳动对象呈现高算力化。由此可见,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子,也是加快构建陕西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数字陕西的根本前提。当前,陕西正处在跨越结构调整阵痛期、新旧动能转换期、转型升级承压期的关键阶段,面临着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任务。因此,必须发挥科教优势、整合创新资源、实现动能转换、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上创新配置生产要素、构建新型生产关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创新驱动的生产力,科学地揭示了新科技革命条件下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更加需要高素质战略人才队伍的智力支撑。一方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动力基础和源头活水,为产业跃迁拓展空间、深度赋能,产业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转化载体和应用场景,二者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加速动力变革,不断丰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形成新质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陕西正处于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动能转化的关键期。因此,既需要聚焦数字技术赋能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太阳能、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优势制造业,也需要加快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文化创意、生物技术等未来产业发展,还需要推动有色、冶金、食品、纺织、制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秦创原总窗口示范效应,以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为根本,以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方向,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形成新质生产力,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支撑。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作为科教大省,陕西虽然具有人才资源优势,但是仍然存在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不足等问题。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加快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既要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重点打造体系化、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平台,也要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打造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还要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构建新型生产关系,营造开放包容、多元共生创新生态。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科学技术、管理等要素,都是生产力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只有生产力诸要素实现高效协同,才能迸发出更强大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优化配置生产力各要素、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是促进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不仅要求政府与经营主体、劳动者之间要实现平等对话、有效融通,还要求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社会保障体系、劳动分配机制等。首先,构建政府与经营主体间的和谐关系,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互促进,让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相得益彰。政府不仅要为经营主体营造公平、有序、健康的营商环境,还要为其打造开放包容、多元共生的创新生态,既要用具体举措鼓励经营主体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也要全力帮助其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既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也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其次,构建新型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础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因此,既要培育创新人才、科技人才,也要提供充足就业岗位、优化就业环境;既要打破体制界限和就业壁垒,允许人才在政府、企业、智库间有序流动,也要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改革,从而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既要倡导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以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助推新型生产关系的构建。最后,完善分配机制。生产力各要素的优化配置离不开合理分配体系的支撑。只有劳有所获,才能人尽其才。这就要求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地彰显知识、技术、人才的价值。
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最富前景的发展领域之一,绿色发展不仅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增长新亮点,还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必须以发展方式创新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一方面,要加快推进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绿色转型,统筹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技术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技术多能互补发展。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不仅要保护好“中央水塔”,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还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康养产业、有机农业等,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让绿水青山溢出更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