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温暖的回响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25日
源于热爱,用情传承

魏伟 刘坤

在杨家沟蹲点采访期间,无论是瞻仰杨家沟革命旧址、聆听讲解员讲述峥嵘岁月的故事,还是与纪念馆工作人员、村镇干部深入攀谈,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都在用热爱承担责任,用真情传承红色基因。

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毛泽东等革命先辈在枪林弹雨中转战陕北。77年前,他们风尘仆仆来到杨家沟村。短短的120天,毛泽东写下了40余篇文献和80余封电文稿。光照千秋的思想,点燃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

斗转星移,岁月变迁。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杨家沟考察时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同时坚持实事求是,从我国实际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使命在肩,初心可鉴。殷殷嘱托,字字千钧。

讲解员刘翠霞,在这个小山沟一干就是21年,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这里,她一点也不后悔。她说,刚参加工作时,自己起点很低,算不上优秀,凭借对这段历史的热爱、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对杨家沟的热爱,她把讲解这件事情反复做、用心做,终于成为了一名合格的讲解员。如今,在做好纪念馆管理工作之余,她总要找机会、挤时间,坚守讲解一线。她还努力做好“传帮带”,让这份事业后继有人。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原馆长常天民,即使到了新的岗位上,也依然执着地做着相关研究。从历史到当下,从毛泽东到马氏家族,只要谈起杨家沟的红色革命史,他就滔滔不绝,像一本打开的“百科全书”。如数家珍的背后,是他对党史研究的热爱与责任。

作为6位老红军的后人,四川农业大学退休职工王全参观旧址后,和他的同伴深情地高唱《东方红》,表示要把杨家沟的革命故事讲给子孙听,让红色基因和优良革命传统薪火相传。

赓续红色血脉,任重而道远。在陕北榆林,在米脂县杨家沟,像王全、常天民、刘翠霞这样热爱党史、热爱杨家沟革命历史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牢记嘱托,以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的精神态度,用心用情讲述杨家沟的故事,让红色血脉代代赓续。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