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南楠
近日,一段短视频引发网友热议:火车卧铺车厢里,一位阿姨对着下铺挂帘子的年轻人进行拍摄,并称其不让70岁的老人坐下,呼吁网友“评评理”。
“上铺乘客可以坐在下铺”,这个一直以来约定俗成的做法,为什么近两年频频引发争议?过去,所谓相逢就是缘分,邻铺乘客之间往往见面后自然而然就“五湖四海皆兄弟”了。久而久之,分享下铺成了一种惯例。如今,人们越来越看重个人隐私,大多数人希望在旅途中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不被他人打扰。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下铺乘客让上铺乘客坐下铺是情分,不是义务。
时代在前进,观念在变化。年轻人强调个人权益,老年人希望得到帮助,两代人对于下铺使用权的定义不同,由此带来的舆论分歧无关对错。火车作为大众交通工具,它的设施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乘客的出行体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在于铁路部门能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从理念到服务,从软件到硬件,与时俱进进行大的改进和革新。
要在硬件设施上下功夫。乘客之间的矛盾,表面上看是“火车下铺别人到底能不能坐”,根源是“上铺、中铺的乘客坐哪”。一个卧铺间,有6个卧铺席位,但只有2个折叠座椅。也就是说,除了下铺乘客不需要座椅,上铺、中铺的4名乘客得抢2个座椅。从这个角度讲,火车硬卧车厢的设计存在先天不足。铁路部门要在硬件设施上作出调整,对卧铺车厢的布局、设计进行相应的优化,增加更多的休息和活动空间,比如在走廊增加折叠座椅和桌板,以满足其他乘客的休息需求。
要在服务细节上做文章。近年来,高铁设置“静音车厢”“遛娃舱”获得乘客认可。可见,铁路部门只有通过提供差异化服务,满足不同乘客的个性化需求,才能真正赢得乘客的认可。一方面,在购票环节,就应尽可能考虑到乘客遇到的各种情况,明确各种细则。今年,交通运输部和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优化铁路购票功能,优先给老年人安排下铺。另一方面,列车工作人员应加强对车厢内秩序的管理和维护,减少因为座位问题引发的纠纷。
舒适的乘车环境有赖于每一名乘客文明意识的提高。不管买的是哪个铺,多一些设身处地、多一点换位思考,出行就能多一分和谐与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