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温暖的回响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23日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人才动能

李旭佳

6时30分,分析聚酯级乙二醇220nm紫外透过率;10时,分析污水装置MBR出水水质;13时,分析聚丙烯过程控制粉料熔融指数……每天和各类数据“交朋友”,是国能榆林化工技术质量部设备工程师刘明军的日常。每个月,公司都要分析3万多项数据。

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和民生保障的“压舱石”,质量安全更是重中之重。“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不可以错检、漏检”是常挂在刘明军嘴边的口头禅。正是他们的敬业和执着,成就了企业的“零失误”。

青年强,则国家强。在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受到,在这样一家“年轻”企业,正是有许许多多像刘明军一样的青年扎根坚守,才让这座承担着国家发展重任的化工厂处处涌动着青春力量,充满底气地迈出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如何牢牢把握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让人才成为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最为活跃的因素。

针对煤化工领域创新人才匮乏等问题,国能榆林化工坚持聚才汇智,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用真功。通过完善科技制度体系,坚持开放式引才,在人才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大胆革新,国能榆林化工让青年放下心理包袱大胆干,培养出一批批创新型人才,突破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核心技术。

创新拔尖人才是煤化工企业发展的“领头羊”,也是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最具战略性的宝贵资源。国能榆林化工的“人才经”可复制、可推广,也为煤化工行业提供了新经验。只有企业敢于打破壁垒、敢于创新,建立起战略性人才梯队,才能真正促进更多人才成为创新成果转化的引领者。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