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刘居星
袁家村早已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但95%以上的青年返乡率仍然让人感到意外。
青年回乡村就业创业的意愿如何,有很多影响因素。首先,产业是基础。年轻人有事儿干、有钱赚,才能回得来、留得下。袁家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集民宿、餐饮、度假、文创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体验地,通过“进城出省”输出袁家村品牌、拓展经营范围,实现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其多元的产业、丰富的业态为年轻人提供了实现价值、就业创业的平台,也让年轻人与乡村双向奔赴、互相成就。
其次,乡情是纽带。袁家村至今保留着许多传统习俗,比如除夕夜村民一起去祠堂祭祖、一起吃年夜饭。更令人感动的是,村里有人离世,所有年轻人无论多远都要赶回去帮衬,跪拜逝者、照顾家属。这些习俗与互动加深了村民之间的感情,强化了年轻人的乡土意识。在袁家村,能深切地感受到所有年轻人对袁家村村民身份的自豪感、认同感,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袁家村事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乡情的联结、传统习俗的纽带,驱动更多青年扎根乡土,发挥力量。
最后,本村青年踊跃返乡就业创业,并不意味着这是一个抱团取暖之地,而是表明了这里的繁荣与活力、开放与友好。事实上,袁家村的就业创业者之中,外来人口远超原住民10倍之多,本地青年返乡只是涌向袁家村人潮中的缩影。袁家村广开创业大门,不收费用,另有补贴;通过股份合作社全民参股分红模式,将原住民、商户、创业者、打工者牢牢关联在一起。就像张雷所说,在这里,所有创业者都被尊重,所有来工作的人都被当作自己人,在这一广阔平台上,只要有能力、肯努力,就能实现价值。
乡村振兴,是一个呼唤人才同时造就人才的舞台。希望广大乡村下足“引育留”功夫,既在深入挖掘、强化产业上下功夫,又注重以乡情、习俗传统凝聚青年群体,积极为人才搭建平台,营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吸引更多青年流向乡村创业兴业;也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群体以乡村沃野为梦想舞台,在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