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生态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16日
用好评级“指挥棒” 树立绿色“方向标”

4月12日,工作人员在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超低排放中控室查看烟气排放情况。

本报记者 申东昕文/图

日前,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全省2189家企事业单位的生态环境信用评价结果。本次共评价了2189家企事业单位。根据计分情况,这些单位从高到低分为A、B、C、D信用等级。其中,环保绩效A级单位674家,占比30.79%;B级单位1397家,占比63.81%;C级单位107家,占比4.89%;D级单位11家,占比0.51%。

“生态环境信用评价作为环境监管的一把尺子,其作用日益凸显。”4月3日,省生态环境厅政策法规与标准处副处长王青告诉记者,“我们会用好评级‘指挥棒’,鼓励环保绩效好的企业多生产,让环保绩效差的企业在管控期按规定限产,不搞‘一刀切’,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信用评价的示范引领作用。”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根据《陕西省企事业单位生态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参评对象为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环境监管重点单位、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履约的企业。评价指标分为行政执法信息、司法信息和守法及社会责任信息三大类。

王青告诉记者,我省企事业单位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工作采取“统一组织、市级评价、省级核查、归口发布”的方式,按照依法依规、客观公正、公开透明、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开展。

经过市级初评后,省生态环境厅会依据《陕西省企事业单位生态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结合多项评价参考因素,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记录、生态环境事件、是否被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作为典型案例公开通报、重点涉气单位环保绩效等级等,对市级初步评价结果进行逐项复核,并最终确定生态环境信用等级。这一评价结果将向社会公布。

王青表示,省生态环境厅将在各类评优评先活动、环境执法以及环保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信用评价结果,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动力”。

推动企业环保改造升级

春日的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内,树木花草相映成趣。厂区内,一个引人注目的大水池蓄满了回收的雨水。“公司位于汉中,这里地处秦岭以南,降水量丰富。每年,我们将雨水回收到这个水池中,能蓄积近20万立方米的水。通过回收再利用,我们节省了数十万元的成本。”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安环部部长胡涛对记者说。

在这个厂区,从生产废水养鱼、雨水回收再利用到创建工业旅游景区,再到电动重卡替代柴油重卡等,每一个举措都体现了企业对绿色发展的不懈追求。

“为了获得环保绩效A级企业认证,我们在过去3年减排了3000余吨污染物,并缴纳了1200余万元的环保税。”胡涛说。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建立了覆盖全厂的智慧环保系统。这一系统包括120套高清视频监控、115套TSP监测设备和92套空气质量微站,有效满足了超低排放和无组织管控治一体化的要求。在生产方面,公司建成了一系列节能减排项目,如烧结活性炭脱硫脱硝、高炉渣水分离、亚临界煤气发电等,并实施了多项节能减碳技术,全面升级企业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能力。2023年,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环保设备运行费用投入约5.86亿元,吨钢环保成本达167元。今年,经过一系列的厂房环保和超低排放改造,该公司被评为环保绩效A级企业。

引领企业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作为资源和能源消耗的大户,陕西龙门钢铁有限公司已经告别了人们对其“傻大黑粗”的刻板印象。

“面对大气和水资源污染防治的双重压力,我们深知绿色发展是唯一出路。”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张磊说,“停机停产对我们影响很大,不仅会增加成本、减少收入,还会带来无法估量的安全风险。根据规定,被评为A级的企业在重污染天气可以自主安排生产。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

“每一次停产,对公司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张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我们未能达到环保绩效A级,在政府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就要限产。届时,转炉每天的冶炼炉数将被限制在最多37炉,分配到每个班次约12炉。目前,新区吨钢加工费为350元,以每炉钢产量140吨计算,每减少一炉就将损失约4.9万元,一天约损失80多万元。如果能被评为环保绩效A级企业,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新区120万吨转炉单炉每天至少可以冶炼54炉,将实现高效低耗生产。”

据了解,被评为A级的企事业单位将被优先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并享受法律法规规定的奖励性措施。如果连续两年被评为A级,该单位还将被认定为守信激励对象。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拥有高级别绩效分级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据悉,陕西龙门钢铁有限公司自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40亿元,用于实施全工序、全流程的超低排放改造。公司建成了环保设备集控系统、机动车环保智能门禁系统以及无组织管控治一体化平台,实现了无组织排放的系统化、智能化管控。“我们对于争评环保绩效A级企业充满信心。”张磊说。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