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文化遗产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16日
传手艺 承精神

赵杨博

采访中,从王丽丽、赵春、崔萌等非遗传承人身上,记者看到了执着与坚毅、赤诚与极致、自信与开拓。她们择一事终一生,始终不改初心;她们飞舞丝线,进入物我两忘的状态。她们的作品呈现出一个瑰丽多姿的世界,给人以美的震撼和享受。

崔萌告诉记者:“刺绣是一件慢活儿,产出效益周期长,需要静下心来钻研,能够坚持下来的人不多。我们要多开展培训,多发现优秀人才,把手艺传承下去!”

“传承”二字,对于非遗传承人来说,重若千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或因传承人减少,或因影响力趋弱,逐步消失,甚至出现“人亡艺绝”的尴尬局面。这也是王丽丽一直奔走在非遗传承一线的原因所在。“老艺人们一个一个离开,带走了精湛的传统手工技艺,必须有人愿意牺牲时间和精力,大力宣传,组织大家进行培训。”崔萌说。

非遗传承人对传统文化的炽热和坚守令人感动。传承非遗,口传心授,言传身教,“传”的是浸润数代人智慧的手艺,“承”的是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无论外界如何喧嚣,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非遗传承人始终守着老手艺,静心研究,钻研精进,心无旁骛地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创造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作品。其中蕴含的情怀和匠心,是工业生产线无法复制和比拟的。当我们凝望一件件作品时,也应看到一颗颗纯粹、平和、沉静的心。

让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更旺盛的生命力,既要传承有形的技艺,更要传承无形的精神,培育国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守住千年流淌的可贵的匠心品质。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