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13日
把科研成果“写入”绿水青山
——商洛市秦岭生态研究院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与实践转化的“加速器”

商洛市成立秦岭生态研究院,聚焦秦岭生态领域关键技术问题及重点难题,致力于应用型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转化的“加速器”。

一、案例背景。秦岭生态研究院依托商洛学院学科专业资源优势,立足国家“双碳”目标、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商洛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等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多学科跨专业协同创新研究,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等专业领域提供跨学科综合解决方案,已成为地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科学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社会服务基地和绿色发展新型智库。

二、主要做法。(一)依托平台优势,攻关生态保护核心技术。依托多个省市级科研平台,开展尾矿综合利用科技攻关,研发尾矿库区土壤稳定恢复综合治理技术,制备筛选高效低成本处理矿冶废水污染物的复合材料,建成尾矿库区生态修复示范基地,实现石墨、钼、钒、锌等资源深度转化与绿色发展相结合,拓展新材料产业价值链。

(二)开展科普宣传,激发生态保护主体意识。全面整合资源,构建以学校为“主体”,以政府、企业为“两翼”的生态科普教育平台,将生态科技教育帮扶工作纳入学校“双百工程”和“人才服务团”工作。

(三)强化校地合作,共谋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开展碳资产价值评估、秦岭生态产品标准体系建设、生态康养旅游、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及路径研究,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实践方案。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共建产学研示范基地、博士工作站等机构,围绕中药材、食用菌、核桃、葡萄酒等特色农业产业,持续开展技术攻关。

三、取得成效。(一)创新成果突出,科技赋能发展。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累计科技成果转化80余项,取得知识产权类成果400余项,提供土壤、水质、病原等检测200多次,解决技术难题80余项;动植物良种繁育20余个,推广应用面积近万亩;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创办企业9家。

(二)社会效应显著,媒体持续关注。围绕生态保护科普活动,打造了200余件科技展品,为50余所中小学、企业、机关等单位开展线上、线下科普志愿服务活动80余场次,被中国科技网、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报道60余次。

(三)政策效应明显,制度加速落实。形成高质量咨政建言报告100余件,其中1项成果获得全国优秀奖,1项成果获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以智力帮扶形式为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参与编制发展规划、调研报告60余项,已成为市县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纲领。

专家点评 池天河 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学术委员会主任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商洛市成立秦岭生态研究院,依托高校学科专业资源优势,发挥科研平台优势,聚焦秦岭生态领域的关键技术及重点难题,致力于应用型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为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提供技术和政策等综合系统支撑服务,加快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转化,也打通了“两山”双向转化的通道。

商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商洛市秦岭生态保护局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