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12日
清涧后刘家塔墓地科技考古又出新成果
商代贵族骨膜炎高发

本报讯 (记者 赵茁轶 张琪悦)4月11日,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通过人及动物骨骼的碳十四年代测定,考古工作者在清涧后刘家塔墓地4座墓葬中获得了最新科技考古成果。后刘家塔墓地4座墓葬年代集中在商代晚期,出土的6例人骨均为成年个体,骨骼创伤与病理现象常见,其中骨膜炎、“跪距面”现象高发。

后刘家塔墓地位于清涧县解家沟镇后刘家塔村南,是陕北地区首次经科学考古发掘并确认的商代贵族墓地,在陕西清涧寨沟遗址范围内。2022年9月至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组成考古队,对墓地内的4座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金、铜、玉、陶等随葬品和一些人类骨骼、动物骨骼、植物遗存。为深入了解该人群的生活年代、体质特征、食物结构和资源利用情况,考古队进行了碳十四年代测定,以及体质人类学、动植物考古学研究和稳定同位素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后刘家塔墓地出土的商代贵族骨骼中存在较多创伤与病理现象,特别是胫腓骨骨膜炎和跖趾关节的“跪距面”现象。骨膜炎是一种常见的非特异性感染。在所有部位的骨骼中,胫骨罹患骨膜炎的概率很高。这可能与胫骨承重较大而温度较低,距离表皮较近容易发生轻微感染等原因有关。“跪距面”则是长期采用足尖点地式的跪坐姿势导致的非病理性变形。这些发现表明,商代贵族可能长期承受着较大的生存压力,并遵循着严格的礼制规范。

后刘家塔墓地M4所出的马骨来自经过人工饲养和挑选用于为墓主随葬的马匹,从侧面反映出陕北地区商代晚期高等级人群对优质马匹资源的掌控。

此外,后刘家塔墓地M1和M3的棺木用材均为冷杉属。标记M1出土的马车器中铜轭首和铜衡末饰内木材、标记M3盗洞所出铜斧内木材均为榆属。这些木材的使用体现了古人因材施用的特点,也揭示了商代晚期陕北地区自然环境和资源利用情况。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