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12日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汇聚科研力量 攻克技术难关

3月26日,彭龙贵(左)在实验室与团队成员检查再生玻璃纤维样本。

本报记者 吕扬文/图

3月26日,在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固废与材料再生实验室,教授彭龙贵一边通过显微镜仔细检查细如发丝的再生玻璃纤维,一边与团队成员交流。

“我国是玻璃钢生产大国,年产能1000余万吨。随着产量不断提高,玻璃钢固废数量剧增。目前,固废处理方式大多是填埋或焚烧,造成了污染与资源浪费。”彭龙贵说。

一直以来,以废旧玻璃钢为原料制造再生纤维,实现再生纤维的低碳化、高值化利用是玻璃钢行业的痛点,存在诸多技术壁垒。

“目前,我国装备的多数风电叶片已经进入退役阶段。风电叶片的主要材料是玻璃钢。将退役风电叶片回收、处理、再利用,有广阔的市场和现实意义。这是我们目前在做的事情。”彭龙贵说。

经过多年攻关,彭龙贵团队制造出了不同长径比的呈一定函数分布的再生玻璃纤维,解决了固废回收关键装备的核心技术难题。

“但要实现规模化应用,必须解决再生纤维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分散问题。”团队成员程焕全说,“通过多次实验,团队解决了这一难题。经计算,每处理1吨退役风电叶片,能减排210公斤二氧化碳。”

2020年,该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团队、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

目前,彭龙贵团队已将成果做了多项目、多场景的工程示范。示范显示,再生纤维提高了混凝土的耐磨、抗裂、耐久性,提升了抗渗等性能,受到多方好评。

彭龙贵团队研发了国内首台套车载可移动智能化废弃玻璃钢处理处置设备(移动工厂)。该设备具有占地面积小、机动、高度集成、建设成本低等特点,相较于传统设备,其能耗降低30%、再生纤维产率提高100%、固定投资减少50%。

“学校聚焦传统能源智能安全开发和低碳利用、新能源开发与安全保障等领域,开展有组织科研,取得创新性成果;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用活‘三项改革’政策,在学校科技园进行成果转化,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邓军表示,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重要力量。

汇聚校内科研力量,攻克技术难关,西安科技大学一大批科研团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低空经济也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我们自主研发了智绘鹰无人机与高精度倾斜摄影系统,有效解决了无人机高精度倾斜摄影测量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问题。”西安科技大学教授赵国梁说,智绘鹰无人机高精度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测绘﹑数字城市建设、林业等领域,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目前,赵国梁团队和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紧密合作,不断进行技术攻关,持续拓展无人机在各行业的应用,为我国低空经济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目前,学校加快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对接‘追光计划’等重大规划,与政府、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共建‘秦创原双碳驱动高端能化创新’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学校智慧安全与应急救援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入驻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推动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融合发展。我们先后获批‘春种基金’25项、‘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38项,开办科技企业22家,居省属高校前列。”邓军说。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