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生态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11日
骡队运来“绿衣裳”

本报记者 李欣泽

3月31日,记者来到蓝田县厚镇清峪村,只见工人在陡峭的山坡上植树,一派繁忙景象。这里山高坡陡,是造林的“困难地”。建设者是如何克服困难实施造林工程的?

记者跟随施工单位中化学生态环境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来到一处山口。远远望去,几十匹驮着树苗的骡子在赶骡员的带领下,沿着人工修筑的道路向山上走去。

“清峪村高升组是蓝田灞河林地提质改造工程的一部分。由于山上基本没有路,利用骡子运输苗木成为最佳选择。骡队来自安康,1天能驮运1.2万株树苗。”项目施工负责人王涛说。

经过艰难跋涉,骡队终于到达造林区。山坡上,300多名工人正紧张有序地植树,挖坑、放苗……“这里主要栽种了山桃、山杏、白皮松、油松、侧柏等树种,树木成活率在93%以上。”王涛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蓝田灞河林地提质改造工程涵盖了蓝田县厚镇清峪村高升组和九间房镇冯家湾村黄沙岭组两个区域。这两处都存在水土流失和较为严重的林地退化问题,通过自然恢复无法完成自身生态系统功能的修复,需要辅以人工干预措施,以提高林地质量、阻止水土流失、增强水源涵养能力。

“针对项目区存在的生态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了带状混交种植、成林抚育、后期养护等措施。”蓝田山水项目建设管理处综合协调科科长程佳佳说。

蓝田灞河林地提质改造工程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915.13公顷。其中,林地提质改造900.2公顷、水土流失治理14.93公顷。截至3月22日,该工程已完成林地提质改造743.5公顷。

“通过林地提质改造、水土流失治理,该区域的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水土保持能力、森林生态系统质量显著提升。”蓝田山水项目建设管理处综合办公室主任辛媛表示。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