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张梅
在“三项改革”各项政策的带动下,陕西还有很多像严正国、李飞、宋彩利这样的科研人员。他们完成了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到推广应用的三级跳。科研成果在广阔的市场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创新价值。
“三项改革”虽然是小切口的点上突破,但是从制约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痛点和堵点出发,着力解开束缚成果转化的“细绳子”。将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不再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考核,消除了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忧,有效破解了“不敢转”难题。开展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打通了晋升通道,极大提升了成果转化人员的获得感,有效破解了“不愿转”的难题。允许科研人员将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以现金出资方式入股科技型企业,一方面减轻了高校教师投入“真金白银”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促成了科研团队与企业、创投机构等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有效破解了“缺钱转”难题。
在“三项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陕西又推出先使用后付费、先投后股、以演代评、尽职免责等创新举措,多措并举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通道。政策体系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使得成果转化工作从“要我转”变为“我要转”,为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注入了源头活水。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面临着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从想法到市场的挑战,更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科技体制机制中的很多难点、热点、痛点。我们要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