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06日
“大陆每个地方都值得我们去认识”

本报记者 郑斐

“我们的语言都一样,沟通很方便。大陆每个地方都会有不同的风俗民情,每个地方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值得我们去参观,值得我们去认识。”台湾青年林佩蓁感慨地说。

4月5日一大早,随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同参访大陆的20名台湾青年,到杨陵区五泉镇毕公村参访马援祠。

毕公村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故里,村子因人得名。《史记》记载:“武王之伐纣,而高封於毕。”高是周武王姬发的第十五弟,被封于毕,建立毕国,因其爵位为公爵,名为高,故称毕公高。周朝时,毕公高因军政事务在毕国设立公馆居住,本村得名毕家庄,后更名为毕公村。毕公村因马援而闻名,全村95%以上人口为马姓,尊马援为祖先,后来,马援的一支后裔辗转到了湖南衡阳,马英九先生就是这一支的后人。

参访团一行在参观过程中,详细了解了毕公村的历史渊源、马援的生平功绩。当参访的台湾青年了解到马援留下的“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等千古名句时无不感慨,以前上学时读到“马革裹尸”的故事,感受到马援以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家国情怀。今天来到马援祠,这种感受更加强烈。

当天下午,台湾青年一行前往扶风县法门镇,参访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的法门寺。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公元147年—180年),距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因供奉有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而闻名于世。

参访的台湾青年沿着佛光大道前行,当仰望主体建筑合十舍利塔时,无不被法门寺的恢弘气势、庄严肃穆所震撼。

“我本身是学美术的,面对这些建筑古迹,让人感到历史的沧桑和前人的智慧。”台湾青年白壁菱说,“此行收获满满。我觉得,很多素材都应该融入我们的课纲里。”

4月6日,台湾青年们还将继续在陕西参访。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