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王婕妤 王姿颐
4月4日,在中国西北部的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举行。桥山毓秀,沮水钟灵。海内外中华儿女聚集于此,共同缅怀人文初祖,传承千年根脉,守护中华文明。
黄帝陵轩辕庙内,有这样一株古柏,苍劲挺拔、枝叶繁茂,粗壮的枝干上可见规整的纹理,柔韧丰富的根茎深入大地。相传这株柏树由黄帝亲手栽种,树龄达5000年,被后世称为黄帝手植柏。
5000年前,黄帝植柏,将中华儿女的根深深扎进黄土地。如今,黄帝手植柏依然挺拔苍翠。树干上的累累斑痕,似乎诉说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风雨历程和沧桑巨变。微风轻拂,嫩绿的枝叶轻轻摆动,彰显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这株柏树属于侧柏树种,如今已有19米高。1998年,中华名树公选养护委员会将此树评为中华百棵名树之首,称之为“世界柏树之冠”。“我们现在看到的地面以上的部分不是黄帝手植柏最粗壮的地方。据测量,这株柏树最粗的部分在地下,周长11.6米。”黄帝陵景区讲解员刘盼介绍。
5000年来,黄帝手植柏扎根于此,默默注视着前来拜谒的游子归客,见证着无数中华儿女慎终追远、溯源寻根的瞬间。
从汉武帝堆土筑台祭祀黄帝算起,历代中华儿女在黄帝陵祭祀黄帝的传统已有两千多年。上世纪80年代以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成为联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重要情感纽带。
今年,第一次来到黄帝陵的中国侨联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委、贵州百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剑平站在树下,好奇地望着它,心中生起和许多人一样的疑惑:“这株古木真的存在了这么久吗?它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
“清代的《关中圣迹图志》中,有关于黄帝栽植柏树的记录。人们利用现代科技证明了这株柏树已经有5000岁。它是见证了历史的‘活的文物’。”陕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副会长苏峰说。
“我们团队对黄帝陵侧柏古树群进行了DNA鉴定,证实黄帝手植柏和庙院内其他古柏属于人工栽种。它与榆林地区的古柏基因相似度很高,种源相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秦岭研究院院长赵忠介绍。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这株古树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守护,同时也守望着源源不断传承的中华文化。
千百年来,桥山脚下的守陵儿女用心守护着古老的“活化石”。
黄帝陵管理局护林科科长李小军在黄帝陵从事绿化养护工作已20多年,说起对古树的保护,他头头是道:“黄帝手植柏是记录中华文明的‘活化石’,保护好古柏,我们义不容辞。1996年,我们就引入了当时国内首创的山体森林消防工程,目前则通过红外摄像、热成像以及区域防雷等先进技术进行保护。我们还按照‘一树一策’制定了复壮保护方案,实施树体修复、病虫害综合治理、水气肥管理,促使树势得到较快恢复。2017年和2023年,我们通过雷达技术给黄帝手植柏做了健康检测。从两年的数据来看,它的根系密度、树冠茂密程度有明显增加。”
2016年9月,黄帝手植柏种子“搭乘”天宫二号进入太空。这批种子于当年11月18日返回地球。黄帝陵管理局留存其中2016颗种子用于科普宣传教育。“送黄帝手植柏种子上太空,令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感到自豪、振奋!我们严格遵守种子的筛选标准,保证其足够饱满,能够发芽,确保种质资源留存。”李小军说。
为保护好古柏,2013年起,陕西省启动黄帝手植柏克隆扩繁保护工程,培育出与黄帝手植柏遗传品质、基因完全相同的再生植株,在遗传学上与黄帝手植柏完全一样,保证黄帝手植柏遗传资源纯正。2018年4月,陕西省向广西壮族自治区捐赠了3株黄帝手植柏扩繁苗。经过南宁园博园精心养护,3株扩繁苗长势良好,平均株高目前已达3.2米。
桥山之上,在黄帝手植柏的身后,是全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柏树群。这里有8.3万余株古柏,其中超过千年的柏树有3万多株。这些并不是天然林,而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在前来拜谒祭祀人文初祖黄帝时栽种的。柏树群中有汉武帝祭祀黄帝时曾悬挂铠甲的挂甲柏,也有浑身上下几乎没有叶子、树干盘旋而上像兽角一样的龙角柏。年复一年,桥山古柏群有了“侨胞林”“侨心林”“思源林”等越来越多的新成员。
古老又苍翠的柏树林,让海内外中华儿女真实感受到了生生不息、从未断绝的情感根脉。今年祭祀,吴剑平来到桥山之上,在这里种下了一棵柏树。“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感到很震撼。尤其是看到桥山上这片古柏群后,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都是中华儿女,应该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民族精神,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吴剑平说。
新栽下的稚嫩的柏树苗与古老的黄帝手植柏遥遥相望,同桥山之上的8万多株古柏一起,静静守护着黄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