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教育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03日
教育如何更好拥抱AI

本报记者 郭妍

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已经从教学辅助工具,逐渐转变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人工智能的技术加持,为教育带来更多机遇与可能性的同时,还存在哪些风险和挑战?高等教育该如何更好地拥抱AI?

拥抱AI

——新的时代机遇

3月16日,一场探讨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讨活动在西安欧亚学院举行。

“AI时代的大学新物种”“AI时代的高素质新人是怎样炼成的?”“AI赋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AI+产业应用的现状与展望”“AIGC在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AI在教育教学中的能力与应用探索”……AI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投资者,共同探讨AI最新的研究成果、技术趋势和市场应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AI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和产业升级。

“我们大胆地拥抱AI,这是一个时代的机遇。”未来春藤教育科技创始人喻颖正通过有趣的故事,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重塑学校教育教学,以兴趣驱动学习,使学习更具实践导向性。

喻颖正认为,AI时代的教育要更加关注人类、社会、机器神经网络之间的关系,关注如何通过紧密的人机协作,让每个人更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文化创意产业实践者和研究者岳路平演示了基于讯飞星火、Sora、Pika等平台生成的一系列视频。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人们的创作方式、教育方式和跨学科合作模式,催生了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新医科的教育变革。

岳路平认为,面对产业快速迭代、知识半衰期不断缩短的现状,学校要重新设计专业、课程、教材、实践等教育教学体系,优化升级或新建专业,创设有创新性、挑战性的课程,促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建设。

善用AI

——为教育带来更多可能

“AI时代到来,给教育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将AI融入日常教学?”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张志分享了AI如何有效赋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的思考。

张志介绍了自己在讲授消费行为学、新媒体运营等课程中,如何使用AI更高效地讲解抽象知识,以及如何帮助学生编写AI提示词并使用模板快速生成产品化内容,提升文案写作能力。

“我认为教学的新境界,是将所有学科知识凝练为AI提示词,让学生在课堂上反复运用,直至消化。”张志认为,培养学生与机器对话的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借助AI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也要积极拥抱AI,用AI重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为课程教学带来更多的创新。

“未来,人和AI将处于互融共生的状态。但人机融合并不意味着人类将被AI完全取代,人类与AI将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优势。”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常务副院长、西安欧亚学院特聘教授刘谦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未来趋势进行了解读。

刘谦说:“对于视觉艺术领域而言,人机共生关系将为影像创作带来更为丰富的表达方式和手段。我们要保持对艺术创意的热情与追求,让AI成为创作的工具。在影视创作中,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AI工具,以确保作品的艺术性、表现性和叙事性。未来的影视制作将是一种混合型方式,既包括实际拍摄,也包括AI的应用。”

妙用AI

——让创造力与之共舞

ChatGPT等AI模型发布后,随之出现的学术诚信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很多高校在探索AI在教学和科研中如何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在保证学术诚信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利用这项先进技术。

在采访中,很多高校老师谈到,AI工具功能强大,可以写论文、编程序、改代码、写方案……已经有学生尝试使用AI工具完成作业。他们担忧,如果学生过度依赖AI工具,很容易绕开知识的总结、提炼、加工、内化这些高阶思维过程,削弱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发展潜力。

也有教师认为,只要正确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一定会成为教育教学的强大助力。

“对待这项新兴技术,堵不如疏。”3月27日,西安欧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师胡红飞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观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要了解行业和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与节奏,关注对教师和学生数字化技能的培养,帮助师生正确看待和使用AI工具。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未来就业报告》显示,未来5年内,人工智能、商业智能分析师、数据科学等大数据相关职位的需求增长最快,且创造性思维、技术素养、好奇心和学习能力等通识素养是未来最需要培养的技能。

胡红飞认为,AI加速了学科壁垒的不断消融,使社会对跨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高校要聚焦培养具有创造力、深度思考、数字化技术、知识和技术迁移能力的优秀人才。这些学生将享受AI带来的便捷,成为AI的驾驭者,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AI的兴起,也衍生出大量专业和学科。这对高校课程和专业设置、人才素养评价提出了新要求。

“教育系统要尽快明确AI学习的内容和使用规范,将其引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合法、合规使用。”胡红飞建议,教师要在作业设置中精心设计,允许学生合理使用AI工具,完成作业中信息收集和整合等相对简单的部分内容。作业设计要注重对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考核。教师要提高实验实训、课堂展示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在考核中的权重,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真实水平。

西安欧亚学院教授胡建波表示,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学校将积极拥抱变革,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索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转变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使课程更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使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