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文化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26日
留住记忆 留住历史
——访《记忆老西安》作者朱文杰

朱文杰。

《记忆老西安》已出版的五卷十本。

本报记者 师念文/图

《记忆老西安》是国家一级作家朱文杰经过深入采访和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后完成的作品,五卷十本,300余万字,最大程度展现了西安上个世纪的风貌。

正如文化学者商子秦所言,《记忆老西安》是对西安的一种全方位和立体化的展示,是有情节、有细节更有命运感的展示,也是一种原生态的展示,非常可贵。

《记忆老西安》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先在网上发表,图书正式出版前就已有较大传播量。从一卷到五卷,一个老人的个人记忆点燃了一座城市的集体记忆。

记者:在《记忆老西安》出版前,您写过《吉祥陕西》《老三届采访手记》《长安回望》等书。您能简单谈谈自己年轻时是如何和文学结缘的吗?

朱文杰:1969年中专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铜川,次年,到铜川歌舞团工作,在编导组担任创作员,开始写歌剧、话剧等。1973年,我被铜川市中心文化馆聘为《文艺新作》特邀编辑,创作了第一首诗歌《选煤工》,并顺利发表。1985年,我调回西安后担任《长安文学》月刊副主编,1992年后,成为西安市文联创作研究室的专业作家。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开始萌生了系统整理、撰写老西安的想法?

朱文杰:2008年退休后,我就着手整理、撰写老西安的故事。2012年,我担任《西安城墙》文化卷的主编。《西安城墙》文化卷里收录了我写的城墙下的一些老地方,如南马道巷、四知村、火药局、双仁府、甜水井、后宰门等。2016年出版《长安回望》一书时,我又撰写了东西甜水井、梁家牌楼、北教场、朱雀大街等。这些都为我写作老西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有了出版系列《记忆老西安》的想法。2018年,西安市文史馆成立老西安研究中心,任命我为主任。文史馆领导找我商谈出版《记忆老西安》,并定下五年出五卷的协议。

记者:《记忆老西安》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朱文杰:20世纪50年代,我住在西南城角四知村,在东西甜水井街上小学,在位于梁家牌楼附近的西安市第二十七中上中学。所以,《记忆老西安》第一卷从西大街、西关两侧铺展开来,记录了相关街巷的历史渊源、名人典故和大众生活。1965年,我上中专时,到钟楼食品店参加劳动锻炼,对东大街的历史比较了解,书的第二卷便以东大街为主,讲述了这里的商业蝶变和历史变迁,穿插有文艺、历史、教育、建筑等方面的题材。第三卷以南大街为主轴。第四卷上册写北大街,下册单独写青年路。第五卷上册集中写解放路,下册介绍了湘子庙街、窦府巷、草场坡、大唐西市、大唐东市等。

记者:写老西安的人很多,但您一口气写了五卷十本,属于非虚构散文,是以真实为生命的亲历、亲闻、亲见。文中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还有很多翔实的历史细节。您是如何掌握这么多信息的?

朱文杰:首先,我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在以往几十年的日记中保存了很多老西安的故事。其次,我记忆力特别好,几乎能完整记住以前流传的童谣、儿歌、吆喝声,以及自己经历的事情。我还特别喜欢阅读,在不同的书籍里知道了很多当年的事情。比如在介绍西安南门第一市场时,我心想第二市场在哪里?在阅读民国时期的旧书时,我偶然看到一篇文章介绍,第二市场就是今天的解放市场,第三市场是城隍庙市场。在大量阅读中,我发现了很多今天被大家遗忘的事情。我不断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老西安的文章,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他们也开始回忆过去,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

记者:《记忆老西安》第四卷令很多读者印象深刻。您用整个下册写青年路,全方位记录它的历史人文,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朱文杰:本来,我计划在第一卷里安排青年路。当时,我只写了1万多字,但因为第一卷字数太多,后来就把这部分挪了出来。等到写第四卷时,和青年路相关的信息就像水一样汇满池子,越来越多,最终写了30多万字。

记者:目前还计划出第六卷吗?

朱文杰:其实去年9月就开始写第六卷了,书中涉及龙首原、玉祥门、半坡遗址等。我是陕西省集邮协会常务理事,曾是省邮协宣传委员会副主任,著有《邮票上的老西安》等。在第六卷中,我有一部分写的是邮票上的大雁塔和西安半坡博物馆,以及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

记者:您在《记忆老西安》里,把每一条街巷用地图的形式绘制了出来,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知道一些消失了的老街巷位置在哪里。书里还开辟了一块区域专门作为读者留言栏。这种作者和读者在文字上的互动,以往几乎没有。您是怎么产生这一想法的?

朱文杰:因为我的文章都是先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的,很多网友、文友看到后就会留言。他们有的是文章里叙述史实的人的家属甚至本人,有的是他们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同学同事,有的是某个事件或现场的亲历者,有的是某些歌谣的创作者,有的是所叙遗闻轶事的亲闻者,还有热心于老西安的专家学者、文史爱好者。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西安有着衷心的挚爱和强烈的自豪感。《记忆老西安》唤醒了他们的记忆、触发了他们的激情,为他们提供了敞怀留言的园地。于是,大家积极参与,提供线索资料,批评指正,表扬点赞。我把其中一些留言收录进书中,让这些关心老西安的人能在书中拥有自己的故事。

记者:不少人评价您是文字田畴里的劳动模范。您今年已经77岁了,是什么支持您一直写下去的呢?

朱文杰:有个朋友说:“写老西安是西安人的使命,是朱文杰的宿命。”加之我的职业是作家,应该生命不息,写作不止。我写作,我高兴呀!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一些历史被大家遗忘,很多事物在逐渐消失。我是60岁开始写西安故事的,这些年挖掘出很多鲜为人知的老西安的故事,自己也时常被这些历史所震撼。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留住记忆、留住历史。这让我感觉很有意义,也很有成就感。要是老天给我一个好身体,我能一直写下去。我还写了几十万字的西安区县的文章,如周至、长安、高陵、蓝田、灞桥、阎良等。把这些都加进去,《记忆老西安》编到第十卷都写不完。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