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申东昕
1981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全民义务植树的“绿色旋风”,逐渐刮遍全国的各个角落。陕西也不例外。
当时,三秦大地需要实实在在添绿,人们的绿化意识也需要增强。“黄土高坡”是外地人对陕西最为深刻的印象。40多年过去了,随着人们绿化意识的提高,义务植树深入开展,三秦大地披上绿装。城市周边的荒地几乎全部种上新绿,种树区域“一地难求”,身边“无地可植”现象在各地都有发生,“人人动手,每年植树”在现实中已经很难实现。
随着时代的变迁,植树尽责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码上种树”“云上护树”蔚然成风。在“蚂蚁森林”小程序上,用户通过绿色出行、减纸减塑等低碳行动积攒绿色能量,在手机上“养”成一棵树后,平台方就会在荒漠化地区种下一棵树。
抚育管理、自然保护、认种认养、捐资捐物、志愿服务……义务植树尽责形式不断丰富,目前已拓展到八大类50多种。在过去,义务植树尽责需要人们挥铲挖土种下树苗;现在,更需要的是将义务植树变为日常生活的一种自觉,在生活和工作中植绿爱绿护绿。将绿色融入生活,无论是不是植树节,无论是不是在种树,都在为绿色陕西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