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2024全国两会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1日
全国两会期间,山西日报联合陕西日报等四家省级党报,共同发起聚焦古城保护工作联合报道。三月九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宗科——
保护长安遗址 传承历史文脉

本报记者 苗雨蒙

泱泱大汉,巍巍长安。规划面积75.02平方公里的陕西汉长安城遗址规模宏大、遗存丰富,文化资源密集,是我国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都城遗址。2014年6月22日,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汉长安城遗址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这让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宗科印象深刻。他说:“汉长安城遗址区具有遗产保护及文化延续的双重属性,既牵连着千年文脉,又维系着后世传承,重要性毋庸置疑。”

杨宗科表示,近年来,省市区立足实际,统筹各方力量,大力推进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工作。2022年,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联席会议召开。会上签订的《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协议》,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发展工作迈入新阶段。联席会议召开以来,《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协议》确定的各项任务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

“汉长安城遗址作为实证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资源,是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重要内容。把汉长安城遗址传承好、守护好、利用好,可以让更多的人从这里找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与魂,为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文脉传承提供坚强支撑。”杨宗科说。

对此,今年全国两会上,杨宗科提交了《关于从国家层面合力推进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建议》。他希望,相关部委加大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在项目、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与《汉长安城遗址国土空间规划》融合编制工作的专业指导;加快引进“文化+”“考古+”“遗址+”等文旅业态,对遗址区内村庄实施整治提升,促进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协调发展。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