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齐小英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汇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黄帝陵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强奋进的精神象征,是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纽带。”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冠梓表示,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加强黄帝陵作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作用。
“《史记》唯一记载的黄帝陵建在桥山之巅,不仅是海内外炎黄子孙拜谒轩辕黄帝的民族圣地和精神家园,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张冠梓建议,由国家层面在黄帝陵组织举办国际性“中华文明论坛”;通过多领域专题讲座、研讨会、展览等形式,全面展示中华文明精神风貌;邀请国内国际各界人士,以全球视野探讨中华文明的发展趋势,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张冠梓建议,把黄帝陵命名为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明”教育传播基地,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和推广;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加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提升民族自信、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