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2024全国两会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0日
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本报记者 李羽佳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一环。

“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深化科技评价、科技奖励、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揭榜挂帅’机制。”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加快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信心和决心。

2023年,陕西以“三项改革”放大秦创原效能,新增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0个,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增长37%、33%……我省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过去一年,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三秦大地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如何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梗阻”,让创新成果更好转化为产业增长动能?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

记者:西安交通大学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有哪些?

卢建军:2021年,西安交通大学启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在创新港汇聚创新资源、聚焦国家战略、对接产业需求、引入金融资本、培育创新生态、培养卓越人才,实施汇聚创新资源的“6352”工程,构建“一中心、一孵化、两围绕、一共享”的“1121”模式,构建校地、校企合作“双飞地”,扎实推进校地企一体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汇聚“政产学研用”资源,以一流创新生态吸引全球创新资源。

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已和近百家领军企业、科研院所共建76个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组建64人的职业化科技经纪人队伍,孵化注册科技型企业203家。

记者:您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卢建军:从顶层设计来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是人才和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最先提到的就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支撑。我认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队伍,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人尽其才、各展其能的良好局面。

记者:请您谈谈高校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卢建军: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是基础研究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要积极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和原创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孵化,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将高校、院所、企业这3个创新主体有机整合、协同创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把高质量的基础研究成果、原创性颠覆性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西安交通大学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产教融合,以建立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良性循环。

今后,我们将不断加强基础研究,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聚力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努力在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聚力将创新港打造成为服务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创新引擎。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