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我和我的祖国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8日
玉琮
内圆外方 “玉”见文明曙光

城固县博物馆的玉琮。

玉琮的上部。

工作人员将玉琮从无酸纸中取出。

城固县博物馆业务部工作人员张丽在检查玉琮。

扫描二维码了解玉琮

玉琮

姓名:玉琮

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出生时间:新石器时代

出土地:城固县

户籍登记时间:1996年

现住址:城固县博物馆

本报记者  杨露雅文/图

《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作为六器之一,玉琮是古时“礼地”的重要礼器,也是先民“天圆地方”宇宙观的具象表现。

美玉神秘无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2月23日,记者走进城固县博物馆,一睹玉琮真容,探寻其中的文明曙光。

壹  望其形  内圆外方

打开长方形的文物囊匣,取出黑色泡沫板,再打开包裹着玉琮的无酸纸,城固县博物馆馆藏的玉琮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玉琮整体呈棕褐色,为长方形的柱体,表面抛光,通高27.9厘米,内圆外方,上大下小。琮体四面有凹槽,被分割为11节。玉琮两端有方圆形的射,中间有一对钻圆孔,孔内有对钻留下的台痕。

“玉琮为1996年征集而来,缺乏一些确切的考古信息,但其形制具有明显的良渚文化特征。结合玉琮的工艺和纹饰特征,我们断定玉琮是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城固县博物馆业务部工作人员张丽说。

“圆中牙身玄外曰琮”是东汉班固在《白虎通·文质篇》中对玉琮形制的描述。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玉琮描述为“瑞玉,大八寸……”

“古籍中关于玉琮形状的描述与今天我们认知中的玉琮存在一定差别。结合出土实物和对文献的考证,学者们对玉琮的形制特征进行了总结:琮体呈矮方形或柱体,外部多为方形或近方形,多上大下小;琮体四角为直角或钝角;琮体上下突出部分被称为射。琮中部上下贯通一圆孔,多为对钻而成;以琮角为中线左右对称的雕刻纹饰,繁简不一。有的琮体横向有凹槽分节,节数不等。”张丽说。

截至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年。至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的石峡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现,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出土与传世的数量最多。

商周时期,玉琮的数量开始出现减少的趋势,至汉代,玉琮这类器物在墓葬中鲜有发现。

贰  探其用  百家争鸣

“学术界关于玉琮的用途和功能莫衷一是,有20多种观点,影响力较大的观点为‘祭祀天地的礼玉’‘玉殓葬’‘中国古代宇宙观和通天行为的象征’。”张丽介绍。

根据《周礼》记载可知,玉琮为“礼地”的礼仪重器。

《周礼》中还记载,“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是谓内镇,宗后守之。驵琮七寸,鼻寸有半寸,天子以为权”“璧琮九寸,诸侯以享天子”“驵琮五寸,宗后以为权”。由此可知,古时玉琮有不同的尺寸和种类,具体用途也不同。

“玉殓葬”的说法同样来源于《周礼》。《周礼》中记载,“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敛尸”。

“有学者发现,良渚出土的一些玉琮上有切割或火烧的痕迹。学者据此推测,玉琮在随葬时,人们会举行特殊的仪式。一种是将玉琮切割成几部分,摆放在墓葬中的不同位置。另一种是用火烧玉琮等玉器。”张丽说。

考古学家曾提出一种观点,琮的方、圆代表地和天,中间的穿孔表示天地之间的沟通。从孔中穿过的棍子就是天地柱。因而琮是天地贯通的象征,是中国古代宇宙观很好的象征物。

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琮基本出土于高等级墓葬。这些墓葬中的随葬器物多且以玉器为主,玉琮常常和玉璧、玉钺组合出现。当时的高等级墓葬的主人一般为代表神权、掌握祭祀权的巫师和代表军权、王权、掌握部落管理权的贵族。因此,有学者推测,玉琮主要是作为巫师的祭祀用器,以及贵族显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玉琮盛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式微于周代。在此期间,玉琮的功能不断演变。最初,玉琮可能是作为祭祀用器,在祭祀活动中由巫师手持之以沟通神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玉琮逐渐由祭祀用器演变为彰显统治阶级权力的礼仪重器。”张丽说。

叁  究其实  意义非凡

2023年上半年,玉琮曾作为“嘉宾”出现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玉韫·九州: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展览中。该展览是近年来国内涉及玉器展品数量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的一次展览。

该展览聚焦中国早期文明发生、发展的关键期,重点展示不同区域玉文化的传承、互动交流,以及最终的汇聚融合,旨在揭示中华文明早期发展基于碰撞与聚合所呈现出来的多元一体化特点。

“我们馆的这件玉琮能够入选,说明了玉琮在中华玉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新石器时代晚期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学者们多将其视为‘文明的前夜’。玉琮的分布区域几乎涵盖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主要文化类型,意义重大。”张丽说。

我国独特的玉文化与灵物崇拜、审美意识等联系在一起,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我国用玉有数千年历史。玉器兼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内涵,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重要的一部分。玉器最初与石器一同被作为工具使用,这段“玉石不分”的阶段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随着工艺的进步,打制石器逐渐被磨制石器取代。在磨制石器的过程中,古人发现了一类特殊的“石器”。这些“石器”磨制后会变得光泽温润,且材质坚韧,与一般的石器不同。于是,玉石便开始分离。玉器逐渐从单纯的工具发展为装饰品,渗透到精神层面,成为古人沟通神祇的重要媒介,在宗教和礼制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玉琮和众多玉器种类一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不断调整和变化中被赋予了许多特殊含义。”张丽说。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