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09日
孟姜塬的“红色”产业

本报记者 刘居星

腊月里的孟姜塬,果树向人们分享了甜蜜后,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杈。村子里,游子陆续归乡,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神情舒展开来,忙着收拾屋子、备年货。

1月30日,记者走进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孟姜塬村,69岁的村民石喜民正和妻子收拾新买的带鱼。“再过两天,娃和他媳妇就回来了,给娃做点儿好吃的,好好过个年。”石喜民笑呵呵地说。

石喜民的儿子在华为西安研究所工作,早就劝石喜民去西安一起住,但石喜民就是舍不得他种了一辈子的地。

地也没让石喜民失望。他种了五六亩桃树、100来棵柿子树,每年收入10万余元。

“我们的桃个大、颜色好,完全不愁卖。9个桃子装一盒,最多时候卖120元。外边来的游客多,桃子不出地里就卖完了。”石喜民说。

近年来,孟姜塬村以发展特色鲜桃产业为抓手,引导果农标准化、现代化种植,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甜桃品质得到提升。此外,依托“桃花经济”和孟姜女文化,孟姜塬村发展起乡村旅游业。连续举办十几届的“桃花节”、每年夏天举行的“桃王赛”、“千亩桃园”鲜桃采摘观光旅游示范基地以及新建成的“姜女故里·秦人村落”风景区,吸引大量游客观光赏玩,在为村子注入生机的同时,还带动鲜桃、柿子柿饼、花椒等农特产品的售卖。

“村里经常请专家来教技术。以前村民们不懂,只知道给地上化肥,但一见氮肥,桃的品质就不好。我们现在都是以农家肥为主……”石喜民谈起种桃技术,俨然就是一个“土专家”。

在大力提升鲜桃产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孟姜塬村还把目光聚焦在柿子产业上。

在孟姜塬村,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了几棵柿子树。孟姜塬的鲜柿个大肉厚,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主要靠商贩上门收购,没有市场定价权。2022年,孟姜塬村建起柿饼加工厂,按照“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思路,推进甜柿特色果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与王益区科技馆合作,探索加工柿子醋、柿子酒等产品,让群众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春有桃花,夏有蜜桃,秋有柿子花椒,加上草莓、苹果、番茄,我们孟姜塬是‘红色’的。这些‘红色’产业让村民的光景也红火了起来。”孟姜塬村党委书记王晓梦说,村里打造“孟姜红”品牌,建成品牌展示中心,对桃、柿子、苹果等产品统一设计包装、宣传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30万元。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