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一月二十三日,游客在参观龙文化文物。
本报记者 张乐佳文/图
属龙的历史爱好者韩勤学,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龙”——
两千多年前的“高颜值军乐器”战国时期铜龙钮錞于、古代皇室“顶配”战国龙凤玉佩饰、古建筑中所使用的“黑科技”西汉龙纹空心砖,还有造型优美的唐青釉双龙柄贴花瓷瓶……
1月23日,在咸阳博物院“龙行天下——咸阳龙文物贺岁展”上,95件(组)珍贵的龙文化文物逐一陈列,让韩勤学目不暇接,啧啧称奇。
为了赶上“龙”热点,盘活“龙”文物,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咸阳博物院首次推出了龙文物贺岁展。该展览于去年12月底开幕,将一直开放到今年5月。
咸阳博物院陈列部主任田小华介绍,展览分为“龙形初成 神性确立”“神龙变化 众生推崇”“皇家独享 龙的传人”3个单元,集中展示从西周至民国时期咸阳地区独具特色的龙文化文物。展品不仅有咸阳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还有来自甘肃省武山县博物馆等5家单位的珍贵藏品。
“这陶瓶上的花纹真漂亮,怎么以前没在博物院见过?”站在仰韶时期石岭下类型的鲵鱼纹彩陶瓶的玻璃展柜前,韩勤学目不转睛。
“看来您常来我们这里参观。这是本次展览专程从甘肃省武山县博物馆借来的国宝级文物。”田小华介绍,展览还展出了变体鲵鱼纹彩陶盆和变体鲵鱼纹彩陶瓶等彩陶精品。通过近年来对石岭下文化彩陶的考古发现,结合石岭下文化彩陶纹饰的基本特征,学界发现石岭下文化鲵鱼纹和变体鸟纹是中华龙凤文化的重要渊源。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龙是行云司雨的灵兽,因而鲵鱼纹被学界认为是中华龙的起源之一,渭河上游也被认为是中华龙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区之一。”田小华说。
漫步展厅,一件件龙文物珍宝将数千年的龙文化发展史生动描绘。咸阳博物院院长马社强介绍,本次展览以时代为主线,通过龙形象的形成和变化,其所承载的神性功能的演进,以及从皇家到民间对龙形象的推崇,阐释龙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深层次意义。
“展览在陈列设计上采用了中国红的基调、黄色的图版和暖色灯光等多种中式元素,氛围喜庆而不失庄重,活泼而不失沉稳,色彩明快,真真切切为广大游客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马社强说。
95条“龙”的故事还在延续。在春节、元宵节假期和整个展览期间,咸阳博物院计划举办“龙年话龙”咸阳龙文化座谈会、“专家讲龙”免费预约讲解导览活动、“龙榜等你”龙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等活动,通过7大类68项线上线下系列教育宣传活动,让观众全方位领略中华传统龙文化的博大精深,让龙文物“活起来”“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