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强信心 稳预期 助增长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29日
降“碳”增“绿”

本报记者 李旭佳 侯燕妮

访谈嘉宾: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金东

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 王志华

问:在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陕西的新征程上,陕西如何在既有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含绿量”?

张金东: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守好三大屏障,生态安全底线更加牢固;着力突出重点攻坚,生态环境质量更加改善;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绿色发展动能更加充沛;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有力助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提升高质量发展“含绿量”,首先要当好秦岭生态卫士。陕西全方位构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建立六省一市秦岭地区跨区域生态保护协同合作机制,组织开展交叉执法、专项整治,陕南硫铁矿污染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秦岭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等级面积占比达到99.3%。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全面完成,114座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全部完成提标改造,65个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断面62个,占比95.4%,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长江流域46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优于全国长江流域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44个河流型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以上。

强化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也是关键。打好蓝天保卫战,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开展为期5年的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2023年国考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4%;优良天数平均同比增加3.2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6%,咸阳市、渭南市改善率进入全国前20位,分别列16位和20位。打好碧水保卫战,健全水质调度—预警—研判—通报机制,“一断一策”推进国控水质断面达标。全省111个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97.3%,优于全国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黄河流域65个国控断面中优良水体比例达95.4%,优于全国黄河流域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打好净土保卫战,“整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增完成505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54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问:在扎实走好绿色低碳转型之路的过程中,陕西有哪些好经验?

张金东:我们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陕西建设。出台《陕西省“十四五”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工作方案》;在全国率先印发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办法,实现第二个履约周期100%履约;开展省级首批13个县(区)、8个园区的低碳近零碳试点示范创建。积极推进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全年为21个低碳项目提供41亿元资金支持;西安市成功入选国家首批降碳减污试点城市;延安市、安康市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问:近日,榆林市、西咸新区获批碳达峰试点。这一试点对陕西实现“双碳”目标有何意义?

王志华:近年来,陕西省一直致力于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多种碳达峰路径,榆林市和西咸新区此次获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对陕西有重要意义。

首先,榆林市与西咸新区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发展基础大不相同。此次试点的获批正好解决全省区域化差异带来的碳达峰路径难题,以试点建设再次助推全省的碳达峰工作。其次,试点将引入碳达峰的新措施、新做法和新经验,榆林、西咸新区的碳达峰试点建设将作为全国碳达峰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和其他试点省市、园区交流、沟通、对比等。这个过程将有助于全省其他地市碳达峰参考借鉴。

问:陕西应该如何抓住碳达峰试点机遇,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榆林市和西咸新区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王志华:国家设立碳达峰试点的主要目标是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探索创新举措和改革经验。陕西在面对碳达峰试点机遇中,一方面是完善自身的低碳政策,另一方面是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低碳政策体系主要是要完善低碳产业的投资政策,积极发展支持绿色发展的绿色金融,完善能源相关的财税价格政策和加快建立市场化机制。创新体系主要是加强绿色低碳创新能力建设和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

榆林市和西咸新区作为首批试点,更应成为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榆林市重点在能源和工业领域发力,提出更有利的创新措施推动产业低碳发展。西咸新区主要是发挥秦创原创新平台作用,争取成为全省低碳发展的科技支撑主要策源地。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