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19日
腊八粥暖 年味渐浓

本报记者 陶玉琼 实习生 张怡然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如乐谱上蹦出的第一个音符,伴着粥香而来的腊八节,又一次奏响了农历春节的序曲。

“这一碗粥,让我吃到了西安的‘温暖’,也品出了年味儿!”1月18日上午,西安永兴坊南门牌楼旁,来自宁夏的游客毕鹏娜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一碗暖暖的腊八粥,品尝起来。

当日,永兴坊陕西非遗文化特色街区举办“好粥迎腊八·接福庆新春”腊八节活动,邀请游客和市民现场制作、品尝不同风味的腊八粥,并通过华阴老腔表演、年俗知识问答、五谷画、投沙包赢五谷福袋等一系列特色民俗表演和互动项目,让大家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感受浓浓年味儿。

“00后”女孩田希从抖音上看到永兴坊的腊八节活动宣传后,早早约了朋友赶过来。“我们喝了粥,听了年俗故事,还领了福袋,仪式感满满。”她笑着说,“喝了这么多年腊八粥,今天才知道腊八粥咋来的。”

“无论是喝腊八粥,还是贴春联、闹元宵,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期盼,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西安永兴坊副总经理沈斌告诉记者,作为陕西非遗美食文化街区,永兴坊在每个传统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等重要时间节点,都会推出相应的主题活动,让公众了解传统风俗、体验非遗文化。

陕北的焖饭、关中的腊八面、陕南的杂合粥……在永兴坊,一碗碗风味各异的腊八“限定美食”,让腊八的氛围更浓。

“妈妈,是要过年了吗?”6岁的梁烁正在体验五谷画。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颗红豆,给眼前那条用小米拼成的“龙”点上眼睛后,抬头问道。

“是啊,要过年啦!”站在小男孩身旁的女士回答道。

腊八到了,年可不就近在眼前嘛!

人们将对旧年的满足、对新年的期待寄寓在谷物中,熬成温暖身心、绵软可口的腊八粥。过年的仪式感,也将从这醇香滋味里启幕。

添新衣,办年货,所有因“年”而起的忙活和张罗,将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在街头巷尾交织出独属于中国人的红火和喧腾。

当永兴坊里人头攒动时,位于西安市新城区的兴盛社区养老服务站里,暖意融融。

“厨师们天不亮就起来给咱熬粥了。这一碗免费的腊八粥,喝得人身子暖和,心里更暖和!”刘郎振今年88岁了,他告诉记者,社区每年腊八都会给老年人提供免费的腊八粥,还专门安排志愿者为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送粥上门。

“喝上一口腊八粥,咱就安心等着过年了!”刘郎振说。

如今,对于生活日益富足的中国人来说,粥算不得什么稀罕食物。然而腊八这日的粥,却需要人们大动干戈地准备。

西安市雁塔路上的一家大型商超里,采买五谷杂粮的市民络绎不绝。

“红糖、桂圆、红枣、榛子、莲子、葡萄干、花生……”年过七旬的王芳华是福建人,她指着手中满满一大包干果和豆子,向记者介绍家乡腊八粥的做法,“要甜要稠,得放很多干果,熬得绵绵的,喝一口,满口留香。”

在腊八,人们馋的不是一口粥,而是藏在记忆里的人情温热。

“以前每到腊八节,妈妈都会给我们熬粥喝,现在换我给家人熬粥了。”站在杂粮柜台前,市民林秀兰抓起一把红豆,轻声说,“我妈妈总是在腊八前一天晚上就淘米、泡豆子,忙上大半夜。她熬的腊八粥特别好喝,里面的红豆一抿就化。”

但是,也有人在腊八不馋粥。

58岁的凌明霞是地道关中人,她高声说:“我家腊八不喝粥,咥面!”

“要早早吃呢。老人都说,谁家的烟囱先冒烟,谁家的粮食堆成尖。”凌明霞告诉记者,大清早那碗料足味浓的面,就是她记忆中腊八节最吸引人的模样。

从腊八粥、腊八面,到腊八豆腐、腊八蒜……天南地北,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腊八味道,但无论吃什么、怎么吃,人们在腊八这天期盼新年的迫切心情是一致的。

有位作家说,腊八,恰似岁月深巷中的灯盏,照亮了通往春节的道路。

也许,腊八节最大的意义,就是将新年的喜色送到人间,提醒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是时候停下匆忙的脚步,准备过年了!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