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18日
罗军:心系“三农” 情牵民生

本报记者 李羽佳

“今年,我将继续关注农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争取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履职答卷。”1月13日,省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罗军再次打开有关农村集体经济的提案,准备作进一步完善。

高质量提案的背后是深入调研、广泛走访。2019年至2020年,罗军被派驻到广西河池开展对口帮扶工作,近距离了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结合调研和帮扶工作情况,他连续向省政协提交了《关于促进陕西普惠金融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盘活生物资产 释放乡村发展新动能》《关于加快我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等多件提案,为补齐我省农村集体经济短板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罗军实地走访和调研我省3县9乡(镇、街道)的27个村。他发现,部分村子集体经济经营收益薄弱,依靠集体经济分红的村子仅占全省村级组织的31.0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较于过去有关农村集体经济的提案,今年,我更加着眼于发挥各种资源的聚集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互利共赢。”罗军说。

罗军表示,要探索建立乡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联社、村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分社两级管理运营机制,乡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联社统一整合盘活乡域范围内资金、土地、技术、人力等资产资源,各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化为分社,享受入股收益分成,实现集约发展;建立“村村联合”机制,持续深化“村企”合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担着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的重要任务,罗军分管此项工作。目前,该校承担着上合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现代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平台和上合组织国家农学高校联盟3项建设任务。

“人才是第一资源。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需要既熟练掌握俄语又懂农业,同时具备经济管理、国际关系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罗军说,人才培养需要久久为功,要依托高校资源和平台着重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组建涵盖农业、经济、政治等领域的研究队伍,提高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撑的水平和能力。

“能够参与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事业,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会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立足学校的区位优势,围绕农业开展创新研究,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罗军表示。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